温艳斌,1975 年 11 月生,煤矿世家出身,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93 年 18 岁投身煤炭事业,1997 年以生产骨干身份入党,将 “为人民服务” 铭刻于千米井下。2007 年主动请缨组建燕子山矿综采搬家准备专业化团队,现任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燕子山矿准备二区生产班班组长。十余载班组管理中,他以 “铁肩担重任” 的魄力,在巷道深处书写产业工人的时代答卷,成为矿区安全生产的 “活坐标”。
扎根一线的攻坚先锋
作为燕子山矿准备二区技术核心,温艳斌主导的综采设备全流程作业体系堪称矿区 “搬家铁军” 的标杆。在稳装环节,他创新 “三维定位运输法”,将重达百吨的液压支架运输误差控制在 3 厘米内;回撤环节首创 “模块化装车工艺”,使设备周转效率提升 40%。面对矿井 “搬家即战役” 的生产特性,他带领班组构建起 “工期倒排 — 资源调配 — 质量管控” 的闭环管理模型,在多项关键工程中创下行业纪录:
巷道基建的匠心之作:2021 年主导 3# 层 5200 巷硬化工程时,针对底板岩层松软难题,创新采用 “钢筋网 + 混凝土分层浇筑” 工艺,使巷道抗压强度提升 60%,被矿务局列为标准化示范工程;在 3# 层 8200 面环境治理中,带领团队 72 小时连续作战,完成 5000 平方米杂物清理、200 组防尘罩安装及地面溜槽全流程调试,为智能化开采扫清障碍。
设备拆装的攻坚硬仗:8204 工作面回撤期间,面对 30 组老旧液压支架卡死难题,他连夜绘制拆解方案,采用 “液压顶推 + 机械牵引” 组合工艺,提前 48 小时完成任务;在 5200 巷系统工程中,统筹巷道硬化、轨道铺设、物料运输三大作业面,创新 “立体交叉施工法”,实现多工序同步推进,单日最高完成 800 吨物料装卸,创区队历史纪录。
跨域支援的机动担当:2022 年雨季,主动承接供水公司水仓清淤任务,带领班组在淤泥深达 1.2 米的密闭空间中,采用 “分段围堰 + 负压抽排” 技术,7 天完成 3000 立方米淤泥清理;在 8218 面回撤中,独创 “煤泥固化运输法”,解决盘区皮带巷煤泥运输难题,同步完成 5# 轨道巷 800 米电缆铺设,以 “一专多能” 的素质成为矿区应急攻坚的 “尖刀班”。
严守红线的安全卫士
在 “时间就是效益” 的煤矿生产语境中,温艳斌始终秉持 “安全是最大效益” 的管理哲学。针对井下作业 “三违” 隐患,他构建起 “预防 — 管控 — 提升” 的三维安全体系:
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首创 “班前风险沙盘推演” 机制,利用三维建模还原作业场景,预判 12 类潜在风险点;推行 “班中动态监护二维码”,对关键设备张贴巡检二维码,实现隐患整改闭环管理;建立 “班后安全记忆碎片” 制度,通过视频回放分析操作细节,全年累计优化作业流程 23 项。
铁腕柔情的管理艺术:面对某职工为抢工期违规操作案例,他组织全员观看事故模拟影像,结合 “家庭安全寄语墙” 开展亲情教育,将 “三违” 考核与安全积分挂钩,创新 “安全互助结对” 模式,使班组违章率同比下降 75%。在他主导下,班组创建 “安全微课堂”,累计编撰《井下作业风险防控手册》等 5 套实操教材,成为矿区安全培训范本。
荣誉见证与精神传承
二十余载井下坚守,温艳斌用足迹丈量千米巷道,以创新破解生产难题。2022 年荣获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先进工作者” 称号,其带领的班组先后斩获 “全国煤炭行业优秀班组”“山西省工人先锋号” 等荣誉。在技术传承上,他创建 “温艳斌创新工作室”,培养出 12 名技术骨干,其中 3 人成长为区队管理干部;研发的 “综采设备快速拆装工具组” 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年创造经济效益超 300 万元。
从青春年少到鬓染霜华,他始终以 “巷道深处写春秋” 的豪情,在黑暗中点亮安全之光,在岩层间开凿奋进之路。正如他常说:“煤矿工人的价值,就藏在每一次精准操作里,躲在每道安全防线后,长在每个班组兄弟的笑容中。” 这份扎根一线的坚守,正化作新时代煤矿工人的精神旗帜,在晋能控股的煤海深处高高飘扬。(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