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展开研究,结合最新文件精神分析当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融合的指导意义,提出思想、目标、机制、队伍、活动五大融合路径。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构建协同目标体系、完善工作机制等举措,旨在解决“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思路。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的国企党建与业务融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融合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明确提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融合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领导国有企业的制度机制。明晰党委(党组)讨论和决定重大事项的边界,提高前置研究讨论的质量和效率。探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有效模式。这一要求为国企党建与业务融合提供了更具体的制度指引,通过完善制度机制,使党建工作能够更有效地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的现状分析
(一)重要性及必要性分析
从政治层面看,党建与业务融合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确保国有企业始终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在经济层面,二者深度融合能够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某能源国有企业为例,通过将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技术创新等业务结合,企业安全事故率显著下降,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此外,党建与业务融合还能促进国有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社会形象。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融合仍存在诸多问题。思想认识上,部分企业领导和员工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观念,将党建工作视为可有可无的“软指标”,导致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组织建设上,党组织与业务部门协同不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在人员、资源配置上缺乏有效整合。制度机制上,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对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成效缺乏科学、量化的评估标准,激励机制缺失,难以调动员工参与融合工作的积极性。
(三)影响因素
传统管理思维惯性是影响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形成的以业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使得党建工作难以真正融入企业运营核心。考核评价导向偏差也制约了融合发展,部分企业考核指标过度侧重业务绩效,忽视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长远价值。此外,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双向能力不足,党务干部缺乏业务知识,业务干部党建意识薄弱,导致党建与业务融合缺乏专业人才支撑。
三、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国有企业必须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党组织在企业重大决策、选人用人、监督管理等方面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完善党组织参与企业治理的制度机制,明晰党委(党组)讨论和决定重大事项的边界,提高前置研究讨论的质量和效率,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保证企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二)服务中心工作原则
党建工作围绕企业业务工作展开,服务企业发展大局。将党建工作目标与企业生产经营、战略规划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以业务发展检验党建成效。例如,在企业的重大项目建设中,党组织可组织党员开展攻坚活动,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三)问题导向原则
以解决党建与业务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调研分析企业在思想认识、组织建设、制度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四)创新发展原则
积极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打造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新平台、新模式。鼓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一)思想融合
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主题宣讲、党建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强对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宣传教育。邀请党建专家、业务骨干进行授课,深入解读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重要意义、方法路径,转变员工“党建与业务无关”的错误观念。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认识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等重要,都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党建工作成效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与干部选拔任用、薪酬待遇挂钩,促使领导干部重视党建工作,带头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
(二)目标融合
在编制企业发展战略及年度工作计划过程中,将党建目标与业务目标进行系统性整合与协同规划。如在业务目标中设置安全生产、技术创新等指标的同时,明确党组织在思想引领、队伍建设、廉洁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党建目标,形成“双目标”协同发展体系。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将党建与业务融合目标分解到具体部门和个人,明确责任主体与完成时限。加强目标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定期开展目标完成情况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融合目标顺利实现。
(三)机制融合
积极调整企业组织架构,推动党组织与业务部门架构匹配。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业务部门可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建立党建与业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交流工作进展,协调解决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部门间协同配合。同时,构建全面的党建与业务融合考核体系,将党建工作成效、业务发展指标、融合创新成果等纳入考核范围。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与企业的治理决策、资源配置等挂钩,提高考核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四)队伍融合
定期组织党务干部参加业务培训,学习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安排党务干部到业务部门轮岗锻炼,提升其业务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业务干部的党建知识培训,增强其党建意识与能力。鼓励业务干部参与党建工作,担任党支部委员或党小组组长,在实践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开展“党建+业务”双能力竞赛活动,激发业务干部提升党建与业务能力的积极性。此外,结合文件中完善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机制的要求,建立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的双向交流机制,促进人才在企业内部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党建与业务融合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五)活动融合
应根据业务工作重点和难点,设计与业务紧密相关的党建活动。例如,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创建活动,组织党员带头攻坚克难;在市场开拓中开展“党建引领市场攻坚”主题党日活动,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并且要开展“党建+技术创新”“党建+安全生产”等系列活动,组织党员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安全巡查小组,推动业务工作创新发展。同时,利用党建活动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员工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语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强化思想融合、目标融合、机制融合、队伍融合、活动融合有效解决当前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业务工作的引领保障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国有企业需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创新融合路径与方法,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融合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