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配电自动化终端在提升供电可靠性与电能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其运行过程中面临各类问题,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因此,明确并落实运维要点,及时排查潜在故障,对保障电力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意义重大。
一、配电自动化终端运维概述
(一)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概念与作用
配电自动化终端作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组件,部署于配电网开闭所、柱上开关、环网柜等关键节点。其通过实时采集电压、电流、功率等运行数据,实现对开关设备的远程控制与监测。借助与主站系统通信,可快速定位、隔离配电网故障并恢复供电,显著提升供电可靠性,优化配电网运行效率与电能质量。
(二)运维工作的重要性
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稳定运行是实现配电网自动化功能的基础。有效的运维能够及时排查设备故障隐患,避免故障扩大影响配电网运行;同时确保数据采集准确可靠,为系统决策提供支撑,降低运维成本,提升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配电自动化终端运维常见问题
(一)通信故障
通信是终端与主站数据传输的纽带,常见故障包括无线信号衰减、光纤中断及通信模块异常。无线通信易受环境因素干扰,山区、高楼密集区信号易受遮挡;光纤易因外力破坏或老化断裂;通信模块长期运行会出现硬件故障或软件异常,导致数据传输错误。为了减少这些通信故障的发生,应定期进行信号强度检测和设备维护,确保通信线路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山区或远离市区的区域,需要额外考虑使用增强型无线通信设备,或采取光纤冗余备份设计,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此外,通信模块的软件更新也至关重要,定期更新可以修复可能存在的漏洞,提升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二)终端设备损坏
终端设备受环境与电气因素影响易出现损坏。高温潮湿加速元件老化,雷击、过电压冲击可能损毁电路;此外,安装不规范或维护不当也会缩短设备寿命,引发故障。为减少此类故障发生,首先在设备设计阶段就应加强防护措施,如选用抗电压冲击能力强的电气元件,提升设备外壳的密封性和抗腐蚀性。其次,在终端设备的运维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及时发现温湿度、灰尘等不利因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整。例如,配电设备可以配备空气调节和除湿系统,以减少高温和潮湿对设备造成的损害。此外,对于安装不当的设备,应加强安装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安装过程符合规范,并通过巡检来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三)数据不准确
数据不准确将误导主站系统决策,其原因涵盖传感器故障、采样回路异常及软件算法缺陷。传感器精度下降、采样回路接触不良或软件算法不完善,均会导致数据偏差。为解决此类问题,应加强传感器的校准和检测工作,确保传感器在出厂前已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并在运行过程中定期进行性能评估,及时发现并更换失效的传感器。此外,对于采样回路异常,可通过增加冗余设计来减少故障的风险。例如,增加备用采样回路,并在采样系统中加入自动检测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回路异常并切换到备用系统。软件算法的优化也十分重要,应定期评估系统算法的准确性,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以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精度,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三、配电自动化终端运维要点
(一)日常巡检要点
日常巡检是排查终端设备隐患的关键。巡检人员需全面检查设备外观与安装情况,查看外壳是否破损变形、密封是否良好,确认设备安装牢固无松动移位;同时检查接线状态,排查松动、虚接、老化及端子发热氧化问题,确保通信线路连接正常、信号强度达标。此外,通过主站系统或现场设备监测电压、电流、功率等运行参数,对比历史数据判断设备状态;观察运行指示灯颜色与闪烁频率,及时发现异常;并核查设备时钟准确性,避免因时间误差影响数据记录与故障分析,保障巡检全面性与有效性。巡检人员还应关注环境因素的变化,如温度、湿度等对设备运行可能产生的影响,确保设备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工作,减少外界因素对设备的干扰与损伤。
(二)故障处理要点
发现终端设备故障时,应迅速开展故障定位与处理。先依据故障现象、报警信息,结合设备原理及运行状况初步判断故障类型与位置,再借助主站远程诊断功能分析数据,锁定故障原因;针对复杂故障,需到现场使用专业工具检测设备性能参数,精准定位故障点。故障处理遵循先易后难原则,对简单故障如接线松动等现场修复;元件损坏时更换同型号规格元件并规范调试;软件故障则进行升级、修复或重新配置。处理完成后,全面测试设备运行状态,并将处理过程与结果详细记录存档。故障恢复后,应对所有影响区域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他设备未受损,同时对处理过程进行总结,以便后续故障发生时能更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三)维护管理要点
需从制度、物资、协同三方面强化维护管理。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制定涵盖日常巡检、故障处理等环节的详细计划,明确人员职责与工作流程;建立设备档案,完整记录设备型号、安装时间及运行维护情况,为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加强运维人员技能培训,提升故障处理能力。做好备品备件管理,依据设备型号和数量储备通信模块、传感器等常用备件,建立定期检查维护制度,严格执行领用登记流程,确保物资储备可用、可控。此外,强化与主站系统的协同,定期同步数据,实时反馈设备运行与故障信息,及时响应主站指令,实现终端设备操作控制与配电网自动化运行管理的高效联动,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建立设备故障数据库,分析历史数据并预测潜在故障点,从而提前做好预防性维护,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四)技术创新与应用
在配电自动化终端的运维过程中,应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方法,以提升工作效率和设备可靠性。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数据,并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实现终端设备的远程监控。运维人员可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远程诊断,减少现场检查频率,节省人力与时间成本。大数据分析技术可挖掘大量历史和实时数据,预测故障概率,提前进行状态检修,避免设备突发故障并延长设备寿命。
智能诊断系统结合运行数据与故障特征库,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快速定位故障原因,提高了故障排查效率与准确性。同时,无人机巡检技术已应用于设备维护,尤其是在分布广泛的设备区域,能够高效、全面地进行巡检,及时发现隐患,提升巡检效率。
结合5G技术,可以实现更低延迟的数据传输,使得远程监控、实时数据分析及故障诊断更加高效。5G的高速率与低延迟特性为远程运维提供了可靠保障。随着设备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运维人员应学习新技术,掌握现代化的维护工具,确保为高科技设备提供更加专业和高效的运维服务。
(五)安全管理要点
安全是运维工作的首要原则。运维人员作业前需做好安全防护,规范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等防护用品,严格执行停电作业验电、挂接地线等操作规程。对于检测设备与工具,要定期检查校准,电气设备试验须严格遵循规程,避免触电、爆炸等事故发生。同时,强化运维现场安全管理,设置警示标识,杜绝无关人员进入。此外,通过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与责任分工,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运维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重大故障或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保障设备与人员安全,降低故障损失。还要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分析与总结,完善事故报告与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情况的重复发生,并提升运维团队的风险应对能力。
四、结语
配电自动化终端运维工作对保障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通过明确运维要点,加强日常巡检、故障处理、维护管理等工作,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强化安全管理,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终端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运维水平与效率,确保配电自动化终端可靠运行,为配电网自动化功能实现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电力企业需不断总结运维经验,持续改进运维策略,适应配电网发展需求,推动配电自动化事业发展。
作者简介:
彭文斌(1991.2-),男,汉族,江西上饶,大学本科,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