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开栏话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报今起开设“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刻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引领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彰显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本专栏将挖掘各地各部门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突出成效和经验做法。通过把握典型个案和一般规律的内在联系,以有力的事实、生动的案例、详实的数据,充分展现各领域各行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以更好地凝聚共识力量,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兴则产业兴,制造强则产业强。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在中国铁路运输担纲牵引主力,太钢集团液氢专用不锈钢全系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太重集团挖掘机整机与配件享誉全球……一大批制造企业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目标不松劲,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山西省高质量发展的精品名片。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快于全国1.7个百分点。特别是新动能加快成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3.9%,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增长29.9%,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13.0%,均延续今年以来快速增长势头。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为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坚强支撑
孟夏之时,万物并秀,三晋大地,充满活力。
5月16日晨,由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制的蓄电池机车在山西建龙钢铁有限公司开启一天的工作。经过一定时日的运用分析,中车大同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了这台机车经过精准核算的“节能账”。
相比传统内燃机车,蓄电池机车可节约能源费用109.3元/小时/台,按照一天运行19小时计算,每台机车每年可节约近76万元。同时,机车彻底实现了“零排放”,年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339.95吨。与传统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相比,依托模块化设计,以蓄电池为动力源的新能源机车可实现碳氧化物污染物的“零排放”,且不需要架设电网和电气化改造即可使用,对线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性价比极高。
日前,首届“山西精品”授牌仪式在太原市举行,38家企业的40个产品和服务入选首批“山西精品”,中车大同公司研制的和谐2型电力机车成功入选。和谐2型电力机车是目前国内铁路重载货运的主型牵引装备之一,牵引钢铁巨龙穿行于各大铁路干线与枢纽,为经济建设源源不断提供着澎湃动力,该车型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
作为省内5家高端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之一,中车大同公司建企近70年来,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运输提供了超过1.2万台各种型号的牵引干线机车。“我们将不断发掘全省优质供应链资源和品牌资源,进行创新升级,助推山西制造叫响全国、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中车大同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王宇飞信心满满。
中车大同公司是山西省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代表。省工信厅近日发布的《山西省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2023年行动计划》提出,通过实施节能降碳提效、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工程,到2023年底,全省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节能降碳工艺技术装备广泛应用,绿色低碳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力争全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
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山西制造业体系门类齐全、相对完整,具有长期发展的雄厚基础。近年来,山西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信心,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以制造业振兴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山西省提出,将着力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并在加快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培育绿色设计产品方面持续发力,大力推进制造业节能降碳,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促进全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为奋力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坚强支撑。
推动智能化转型
努力构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生态体系
氢能具有高燃烧热值、零污染、储量丰富等优点,可与多种能源便捷转换,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日前,中国宝武太钢集团完成一批液氢专用不锈钢订单交付,用于国内某重点氢能项目建设。这是企业自去年该产品批量投放市场,中标亚洲某最大氢能源项目之后,又一次完成国内重点氢能项目的供货,有力助推我国氢能产业发展。
液氢作为氢气大规模应用的优质储运方式,可有效解决氢气资源的地域错配问题。太钢集团瞄准氢能行业先期介入,与国家相关部门及制造企业合作,积极参与材料的设计研发,推进相关材料标准的制定。2021年10月,太钢液氢专用不锈钢全系产品通过相关认证,成为该领域国内唯一不锈钢材料供应商,填补了国内民用液氢储罐领域的空白,产品化学成分、超低温性能等指标完全能够满足液氢环境的苛刻要求。截至目前,太钢集团与行业龙头及重点企业已全部形成合作,国内市场占有率100%。
怀揣匠心、注重研发。太钢集团以新至上,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用最新的技术锻造最好的钢铁,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乘风破浪,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从传统钢论吨卖到尖端钢论克卖,太钢的华丽转身,正是因为坚持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盛更红满是自豪。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新兴技术与制造技术加速融合,为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提供了优质土壤。3月9日,由省工信厅主办的第一届山西省智能制造推进大会在太原举行,这场行业盛会旨在借助国家联盟平台,汇聚全国知名智能制造集成商资源,引领和推动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智能化转型,300余名代表共同为山西智能制造发展建言献策、把脉支招。
近年来,山西省把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和煤矿智能化升级作为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顶层设计,搭建行业平台,推进诊断评估,强化示范引领。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占祥表示,下一步,山西将以推动制造业振兴为纲领,加快构建智能制造新业态体系,大力实施制造业振兴“229”工程,突出产业链和专业镇“两个引擎”,奋力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
协同创新,筑牢山西制造业根基。今年年初,省工信厅联合省发改委等9部门印发的《山西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努力构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生态体系。此外,山西省还先后成立了智能制造产业技术联盟、智慧矿山协同创新联盟、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山西分盟,开展相关领域技术协同创新、助力打造智能制造创新生态的同时,为联盟企业提供开放共享的技术信息服务,促进联盟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强链补链聚链
加快培育若干千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5月16日,时值深夜,明月高悬,在太重智能高端装备产业园区加工装配联合厂房内,灯火依旧通明,工人们正在加紧完成出口海外的20立方米和35立方米挖掘机交付任务。
大型装备的制造难度不言而喻,各环节均考验着一个制造企业的真正实力。生产负责人陈清打开手机,滑动着消息栏介绍:“大到挖掘机回转平台,小到一颗螺丝钉,这些配件信息都要逐一确认。截至5月15日,公司到手挖掘机订单金额超10亿元,今年产值预计超25亿元。”
作为国内唯一具有全系列矿用机械正铲式挖掘机研制能力的企业,太重集团挖掘机整机和配件远销国外多个主要矿产国家,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100%。2022年年底,该产品还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组织的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评选中荣获“单项冠军产品”称号。
成绩背后,是太重集团充分发挥高端装备制造和风电装备产业链“双链主”优势,带动产业链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的结果。围绕山西制造业振兴战略,太重集团通过项目建设承载产业发展,持续做强传统产品、做优转型产品、做大批量产品,一系列提质、增效、扩量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集团将具备年产300万吨装备的能力。随着“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发展路径逐步清晰,将有效带动山西省形成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和风电装备产业集群,这对畅通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省工信厅发布《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2023年行动方案》,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汇聚,加快培育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瞄准“高端”,聚链共赢,山西省正奏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雄壮乐曲。日前,山西省通过了《关于推动山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坚持把制造业振兴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用好产业链“链长制”、特色专业镇和开发区等抓手平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心有梦想,勇于探索。未来征程中,山西省将不断引进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补链延链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大力培育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链本地配套率;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群体,积极引导“小巨人”企业争当“链主”“专精特新”企业,争当“链核”、产业链链上企业;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提升产业链技术研发能力,推进企业与省内外院校开展技术研发合作等,多方联动实现全产业链企业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合力托举制造业振兴梦想。
(杜鹃)
5月22日,位于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亚新科工业技术(运城)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一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其中一期投资6.81亿元,建设年产6万吨的汽车零部件毛坯生产线和配套智能加工生产线。项目建成后,一期工程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8亿元,解决近千人就业,实现利税8000万元。闫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