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改善工作环境,应对信息化社会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也将不断推陈出新,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单位的经营和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计算机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第一,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可以使财务管理工作数字化、自动化,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例如,财务软件可以自动完成会计账务处理、财务分析、预算编制等工作,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第二,提高管理水平。计算机可以帮助财务人员更加精准地掌握财务数据和信息,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例如,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软件,可以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潜在风险和机会,为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第三,降低管理成本。计算机可以减少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错误和失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例如,自动化的财务管理软件可以避免手工处理财务数据时出现的错误,同时也减少了人工检查的成本。
计算机技术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用
1.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的应用
建立一个集成化的管理信息平台,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实现模块化设计原则,模块设置覆盖所有内部控制级别,以及实现模块间的相互集成。第一步,模块化设计原则。平台中各个模块应该按照经济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展开设置,相对独立、相互关联。可以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整合到信息系统中,构建制度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建设成本信息联动与数据共享相结合的综合财务管理信息平台。每个模块都应该紧密围绕着经济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展开设计,注重模块间的紧密联系,同时相对独立,实现模块化设计。第二步,模块设置覆盖所有内部控制级别。按照规范的内部控制的6个方面: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设计平台模块,坚持一体化原则,注重模块间的紧密联系,结合财务管理职责,实现模块设置覆盖所有内部控制级别。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与软件直接对接,模块与内控规范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检索实现了相应的互补性。第三步,实现模块间的相互集成。平台中各模块的配置紧密围绕着经济和业务问题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各模块相对独立、相互关联。在做好信息规划的同时,改变传统的信息分割模式,努力打造“一站式”管理运营载体,解决经济问题。实施预算、会计、决算一体化、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一体化、内控体系、业务流程、审批控制一体化,实现模块间的相互集成。通过实现模块间的相互集成,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财务信息,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2.基于流程的优化配置应用
(1)对重大经贸问题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从经贸事务的规划、决策、执行、监督、评价等全过程进行管理,确保经贸事务的闭环管理,同时加强过程各环节的闭环管理。(2)优化业务流程,通过全面梳理公司情况,分析隐患,确定业务流程控制的主要环节和节点,绘制业务流程图,加强费用控制,为信息化打下基础,结合资金管理方式,使管理流程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确保费用标准化、合理化。(3)规范预算项目控制的全过程,以物资采购为例,从预算定额出发,根据采购的相关要求进行采购流程,按照合同管理流程进行采购流程,并在报销环节进行相应的自动核算处理,通过后台云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形成满足需求的各种报表。在具体控制中,预算是核心要素,始终坚持无支出、超预算无支出的正确操作。
计算机技术在事业单位财务运作的提升对策
1提升财务管理软件的利用效率
部分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不是很全面,缺乏意识到该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的价值与作用。如果选择的财务管理软件不符合实际需求、利用率不高等,就会阻碍工程进展、成本控制及结算的准确。因此,在实践中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软件,并不断优化其应用体系,确保财务管理软件科学、有效地应用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之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应加大对财务管理软件的研发力度,增强其使用性能,使财务管理软件能够更具专业性与针对性,进而全面发挥其应用的价值与作用。
2.引入ERP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ERP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主要是对事业单位拥有的各类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对提升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具有积极作用。而ERP系统是基于该理念设计的一种计算机信息系统,其中最核心的模块就是财务管理。通过对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先进技术的运用,优化财务管理体系,使其更具效率,能够更好地支持事业单位的决策和管理。举例来说,该系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如对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使得财务管理内容更加丰富,这对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与智能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ERP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财务管理的自动化、集成化和优化,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3.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及应用虽然给人们的工作、生活等提供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以财务管理为例,在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由于计算机技术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和网络性,使得计算机技术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被黑客攻击、网络病毒侵袭等,可能会造成重要数据信息丢失、被恶意篡改等严重后果。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隐患,事业单位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在采购相关软硬件设施的过程中,尽量选择知名厂商的产品,同时确保其业务性能与安全性能较为完善。其次,加强对网络安全技术的运用,如防火墙技术、数字签名印证技术等,这对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4.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计算机技术是一种辅助工具,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然而,要发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价值,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包括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为了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具备胜任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事业单位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考核应该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以及定期组织考核活动,检验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是否停滞不前或退步。如果考核不合格,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接受必要的培训,并在再次考试合格之后才能上岗。这样的考核机制可以促使财务管理人员自觉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新时期下,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在实际应用中,事业单位需要了解计算机技术给这项工作带来的影响,并根据其特点与自身的发展现状,积极探索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路径,如此才能切实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继而为事业单位实现长远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