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注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药物外渗的情况。这不仅可能导致患者疼痛、局部组织损伤,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本文将向您介绍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一、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1.熟练掌握注射技术:注射技术不熟练可能导致针头在血管内移动,从而引发化疗药物外渗。因此,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注射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各种注射技巧。
2.正确选择注射部位:应选择上肢较粗且弹性好的血管进行注射,避免使用细小、弯曲或暴露在外的血管。同时,尽量避免在下肢进行注射,因为下肢血液循环较慢,发生外渗的风险较高。
3.观察注射部位:注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注射部位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注射并采取相应措施。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注射前,应仔细核对化疗药物名称、剂量以及患者信息,确保无误后再进行注射。
5.使用保护装置:使用保护装置(如静脉套管针)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保护装置不仅可以延长血管的使用寿命,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二、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化疗药物是一种细胞毒性的药物,对血管和周围组织以及血管内膜都有一定的损伤,化疗药物如果出现外渗,临床上必须及时处理。对于已经出现外渗,要及时的停止治疗,由针道的原处进行最大限度减少药物的对周围的损伤。主要要考量使用药物的情况,有些药物的毒性比较强,如表阿霉素、丝裂霉素,必须要用盐水在局部再进行稀释注射,同时可以考虑给止痛剂、减少药物吸收的药物,包括缓解局部刺激的对应性药物。但是目前这种药物相对比较少见,所以对治疗上的意义不是很大。一般主张在前第24小时之内,需要冷敷解决药物的局限情况。24小时以后可以局部热敷,也可以做热疗或者既往照射的治疗,还要考虑渗漏药物的具体情况。
化疗药物外渗是一种常见的注射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熟练掌握注射技术、正确选择注射部位、观察注射部位变化、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使用保护装置等。一旦发生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进行局部封闭、热敷、药物处理和观察病情等处理措施。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心理。
总之,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是癌症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降低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霸州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