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自甫
踏入手术前的这一刻,患者的内心波澜起伏,面对即将降临的麻醉,既充满了期待,也伴随着难以言表的紧张。这是一段与未知对话的时刻,患者或许在心头描摹出各种画面,而医疗团队则在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往安全与舒适的路径。在这个阶段,患者的每一颤动都充满着期盼和不安,而医生的责任则在于为患者细心解读即将开始的麻醉旅程。
在麻醉过程中,身体都经历哪些过程?
1、手术准备:在手术前,患者通常会与麻醉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讨论过敏史、药物使用、病史等重要信息。这个阶段的关键目标是确保患者适合接受麻醉,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制定最合适的麻醉计划。
2、静脉通路建立:进入手术室后,患者可能会感到紧张和不安。医护人员会在患者的手或手臂上建立静脉通路,主要对药物的输注起到方便作用。这个过程可能带来一些短暂的不适,但通常是迅速而熟练完成的。
3、麻醉诱导:接下来是麻醉诱导阶段。麻醉医生会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患者会感到注射的瞬间刺痛感。在药物起效后,患者会逐渐失去对外界的感知,意识也会逐渐淡去。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昏、意识模糊,最终进入无意识状态。
4、气管插管:一旦患者失去意识,医生可能会进行气管插管。患者在这个阶段无法自主呼吸,所以医生会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导管,确保气道通畅。患者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到一些压迫感或异物感,但由于处于无意识状态,这些感觉不会引起痛苦或焦虑。
5、麻醉维持:在麻醉维持阶段,麻醉医生以精密的技能和深刻的医学知识调整着药物的剂量,以实现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安全与舒适。这个过程是一场精密的舞蹈,医生根据手术的性质、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不断变化的生理状况来调整药物的浓度和种类。患者在麻醉维持阶段被引导至深度无痛意识状态,这意味着他们对外界的刺激不再产生疼痛感知。尽管患者身体处于一种休眠状态,但他们的生理指标成为医生监测手术过程安全性和患者状态的关键窗口。
6、生理参数监测:在麻醉期间,患者的生理参数将被密切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监测有助于医疗团队实时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麻醉状态的稳定和安全。
7、手术进行:对于患者而言,整个手术过程是毫无知觉的。他们不会感受到任何疼痛或不适,因为麻醉药物有效地阻断了疼痛传导通路。手术进行期间,患者的身体完全处于麻醉状态,没有任何主观感觉。
8、麻醉深度调整:在手术的不同阶段,医生可能需要微调麻醉药物的浓度,以确保患者既能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处于深度的无痛状态,又能够保持足够的生理稳定性。这个过程要求医生对患者的个体差异、手术的性质以及身体对药物的反应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增加麻醉药物的浓度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抑制疼痛感觉,而在手术接近尾声时,减少浓度则可能是为了使患者更快地从麻醉状态中苏醒。
9、手术结束和苏醒:手术完成后,麻醉医生会逐渐停止给药,使患者从麻醉状态中苏醒。这个过程可能伴随着头晕、嗜睡等感觉。患者可能逐渐恢复对外界的感知,但仍处于混沌和迷糊的状态。
10、恢复期: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会被转移到恢复室,继续被监测。在这个阶段,麻醉药物的效果会逐渐消退,患者开始逐渐清醒。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乏力、恶心或头痛等不适,这是正常的反应。医疗团队将继续关注患者的生理参数,确保患者在恢复期间安全、舒适。
随着手术结束,患者在逐渐苏醒的过程中,身体经历着由深度无意识状态到逐渐恢复清醒的变化。术后的首次呼吸,或许是沉静的呼吸声,也标志着一个充实的手术过程的终结。医护人员在这时候格外细致入微,密切关注着患者的每一个生理指标,确保麻醉的褪去是平稳而舒适的。术后的恢复室成为患者逐渐回归清醒状态的港湾,同时也是医生和护士精心守护的地方。这一段时光,即是从梦中苏醒的过程,也是从手术台上重新回到现实的桥梁。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手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