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临近,中央气象台发布低温寒潮预警,低温和寒风不仅令人感觉到寒冷,还对我们的心脑血管系统带来了挑战。统计数据显示,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发季节。这是因为寒冷天气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因而冬季多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发病率、复发率、再住院率明显增高。因此,了解并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提供一系列预防策略,帮助读者度过一个健康的冬季。
一、认识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冬季风险
心脑血管疾病,包含诸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健康问题,主要涉及心脏和大脑的供血系统。当气温下降时,人体血管为了保持体温而发生收缩,这种反应虽然是身体对抗寒冷的自然机制,但同时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负担。此外,冬天人们往往减少外出运动,体内血液循环可能变得较为迟缓,这又进一步加剧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冬季体温调节机制面临的挑战加剧,尤其在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心脑血管系统需不断适应这些变化,对已有疾病的患者来说,管理这种压力尤为重要。
二、合理饮食:降低心脑血管风险
冬季寒冷天气容易引起血管收缩,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此时,合理调整饮食习惯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减少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以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其次,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降低血液粘稠度。另外,适量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品,如深海鱼类,可以预防心脏病和中风。此外,避免过量饮酒和摄入高糖食品,以预防体重增加和糖尿病,这两者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冬天气候干燥,醒后容易出现口干,有些人会一口气喝下很多水,甚至是凉水。但大口灌水,会使心脏负荷过大,对心脏不好的人来说,还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心悸等不适。凉水容易导致血管猛地收缩痉挛,对胃及心脑血管都是强烈的不良刺激。
三、适量运动:增强心血管功能
定期进行适量运动对保持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压、提高胆固醇水平,从而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清晨气温过低,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加强,造成血压波动,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突发,对老人来说更是如此。建议冬天最好将锻炼时间改到下午,运动前要充分热身,热身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不宜选激烈的运动项目,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运动至微微出汗即可。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宜做鼓劲憋气、蹲下起立、剧烈用力的动作。可以采取一些相对舒缓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慢跑等,可以显著提高心脏健康。适当增加肌肉力量训练,如做哑铃或使用弹力带,也有助于增强心血管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在极寒天气中应避免户外剧烈运动,以免引起心脑负荷过重或其他健康问题。
四、心理调适:减轻心脑压力
心理状态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冬季,较长的夜晚和较少的日照可能导致情绪低落,进而影响心脑血管健康。通过练习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和焦虑。此外,保持社交活动和兴趣爱好,也能帮助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心理压力。确保足够的睡眠也是降低心脏病和中风风险的关键因素。
五、环境适应:防寒保暖
适应冬季寒冷的环境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方面。保持室内温暖和避免突然的温度变化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的压力。外出时,适当的防寒措施,如穿着保暖衣物、戴帽子和手套,都能保护心脑血管不受寒冷刺激。此外,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以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给心脑血管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六、定期检查:及早干预
通过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指标,我们可以及早发现体内的警示信号,从而在疾病尚未发展到临床阶段时进行干预。尤其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或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的患者,更应增加检查的频次以密切跟踪健康状况。冬天,我们还要特别注意自我症状的观察,如胸痛、心悸、头晕或是活动耐量下降等,这些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即将发作的信号。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向医生咨询。此外,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药、降脂药和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控制疾病的进展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了解基本的心脑急救知识也不容忽视,如心肺复苏术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技巧,因为心脑血管事件往往发生突然,正确的急救措施足以挽救生命。同时,家中备有常用的急救药品,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也是必要的预防措施。
冬季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这对我们的健康构成了威胁。然而,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环境因素管理、定期医学监测和必要的医疗干预,我们可以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记住,预防总是比治疗更为重要。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季里,也能拥有一个温暖而健康的心脏和大脑。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圣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