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是主要因高空坠落、交通意外、摔倒后臀部着地等因素造成的常见、多发髋骨损伤之一,患者具有行走功能受到影响、站立受限、髋骨疼痛等临床表现,通常在实施手术之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骨头坏死、切口愈合较慢、感染等的并发症较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类型。下述将简单科普下股骨颈手术室护理的关键步骤。
一、股骨颈手术室护理
1.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在患者来到手术室后,应注意态度温和,动作轻柔,询问其是否感到紧张、恐惧等,并在此期间加强沟通,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连接三通装置,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妥善固定好,对患者隐私部位进行遮盖,维持患者体温在36-36.5℃,应用恒温箱加热输液和冲洗液为37℃,维持输液量<1000ml,并严格限制;应用加热毯干预术中低体温风险患者,从而确保其术中体温水平的稳定性;针对于术中压疮风险较高者,需注意把3M透明敷料粘贴在患者的受压、剪切力较大部位;并注意提供良好的手术环境。
2.术中配合:这对于电锯、骨钻等噪音,护理人员需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即刻安抚其情绪,并予以鼓励,告知患者不可过于激动,避免影响手术操作的顺利性,发生心率、血压波动。同时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要确保敷料干燥,关注渗血情况,及时冲洗避免发生感染的情况;减少暴露患者术中体表的情况,从而降低术后寒战发生率,减少患者体温散失;同时以医生操作习惯为基础,关注医生手术进程,依据顺序摆放好手术器械、假体等,提前进行器械准备。
3.手术操作结束后,擦拭干净皮肤消毒液、血液,做好引流管做好连接与固定,全程做好保暖工作。
二、股骨颈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伤口情况:股骨颈骨折术后应密切观察伤口是否有渗血,是否发生感染,是否有红肿、热痛等表现。若发生以上情况应及时联系医生,及早进行治疗。
2.及时换药:股骨颈骨折术后,为预防感染应对伤口进行消毒换药,并积极配合术后药物治疗,加快伤口愈合,提高治愈率。
3.营养均衡:患者应尽量避免油腻饮食,荤素搭配,减少肠胃负担。
4.卧床护理: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应避免下床活动,尽量卧床休息,避免骨折位置愈后不良,避免并发症的产生以及影响下肢负重能力。
5.预防并发症:主要预防褥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褥疮主要靠翻身,不超过2个小时要翻身1次,有条件可以使用气垫床,也要不超过2小时翻身1次,进行后背、臀部、股骨头部位的按摩。预防泌尿道感染,尽量不插尿管,插尿管应该不超过1个月更换1次尿管,尿道口每天需消毒至少1次,肛门部位也需做好清洁和消毒。预防肺部感染主要是帮助患者靠起来、坐起来,然后一手半握拳,用力叩击患者肩背部,促进排痰、鼓励咳嗽。
6.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鼓励患者做足的背伸锻炼,要双手进行小腿的挤压、大腿肌肉的用力挤压。大腿肌肉挤压比较困难,主要是小腿腓肠肌的挤压,需要用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
7.功能的康复:有条件的患者应该尽早进行,根据骨折的分型,如果有移位,要进行股骨颈的内固定。如果头下型或者老年人,考虑可能股骨头坏死,需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如果髋关节置换,第2天要鼓励患者下床,在保护患者的情况下,进行支具辅助功能锻炼、行走锻炼。如果不能做手术,可以在床上进行牵引治疗、牵引护理、髋关节固定,但是依然要进行肌肉的挤压、拍背和适当的翻身锻炼等护理。
8.多侧卧翻身:鼓励患者勤翻身,避免出现褥疮,且翻身不宜过快,角度不宜过大,应注意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轴向翻身。同时也应鼓励患者锻炼肺功能,以免出现坠积性肺炎或肺部感染等症状。
9.适当按摩:由于卧床时间较长,建议每天对相关部位进行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发生肌肉萎缩。
总之,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病后,需做好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手术后要定期到医院做复查,得到医生允许后可以适当做一些功能训练,尽快使自身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