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冠心病患者出现疲劳、咳嗽、胸闷、夜间不能平卧等心力衰竭的症状时,日常生活质量会显著下降,同时,这也是一个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信号。为了帮助冠心病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知识,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相关的预防措施、治疗方案以及生活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以期为患者提供一个全面的健康指导。
一、预防措施
1、饮食调整:冠心病患者应采取低盐、低脂肪和高纤维的饮食结构,这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具体建议包括选择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比如三文鱼和鲭鱼,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摄入全谷类食物,如燕麦和糙米,它们富含溶解性纤维,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此外,应限制红肉的摄入量,并选用植物油代替含有高饱和脂肪的动物油,以减少不健康脂肪的摄入。
2、适量运动:运动可增强心脏功能,提升心脏泵血效率,从而减轻心脏负担。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或骑自行车,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开始新的运动计划前,患者应咨询医生确保所选运动适宜。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不宜过量,特别是心脏病发作后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运动量。
二、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患者管理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ACEI(福辛普利、贝那普利等)或ARB(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阿利沙坦酯等)类药物能够降低心脏的工作负荷并减轻心肌缺血、抑制心室重构,从而改善心脏功能。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比索洛尔等)有助于降低心率和血压,减少心肌的氧耗,延长心肌存活时间。利尿剂(氢氯噻嗪)则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钠盐,减轻心脏的负荷,预防或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定期监测血压、肾功能、血钾等指标,并按医嘱调整剂量。
2、非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采取非药物治疗方法。心脏复苏术(CRT)可以通过调整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使心脏的收缩更加协调,从而提高心脏泵血效率。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则可预防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对于药物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或心脏瓣膜手术,通过手术干预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脏负担,缓解症状。
三、生活护理
1、心理调适:心理因素在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患者经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情绪,这会影响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建议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适当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和冥想练习。必要时,应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咨询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学习应对疾病的技巧。
2、日常监测: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日常监测是预防心力衰竭加重的重要措施。患者需要每天测量血压和心率,记录并关注这些数据的变化趋势。此外,体重的监测同样重要,体重的突然增加可能是体内液体潴留的标志,意味着心力衰竭可能正在加重。患者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新出现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者下肢浮肿等,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戒烟与限酒: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戒烟对预防心脏病复发和进一步的心脏损伤十分关键。戒烟可以改善心脏的供血情况,减少血管的炎症反应,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同时,适量饮酒可以降低心脏病的风险,但过量饮酒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力衰竭症状,因此建议冠心病患者严格限制酒精摄入。
4、控制体重:过重和肥胖是心力衰竭的重要诱因。维持健康的体重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患者应通过饮食控制和规律运动来达到健康的体重。
5、定期复查:冠心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监测病情的进展。根据复查结果,医生可能会调整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种类和剂量的调整。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预防慢性心力衰竭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共同努力,持续的关注和适当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严格的药物治疗和日常生活中的细致护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缓解心力衰竭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需要强调的是,任何预防和治疗措施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应建立长期的自我管理意识,积极配合医疗团队,共同应对冠心病并发症带来的挑战。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