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耕文明和游牧生活交融一起的雁门关生态特有文化,在朔州正以农牧并举、多元发展迈进的态势,成为农牧交错带核心区、“北肉”平台主产区。这里,草长畜繁育鸿志,循环发展正酣态,显露出强大的农牧阵营。
近年来,山西省朔州市草牧业围绕“乳业品牌”,坚持发展牛、羊、草三大主导产业,打造农牧融合发展高地,以“北肉”交易平台主产区建设为引擎,深化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核心区发展,形成轴心、弧线、黄金圈,三大产业链互补,走生态农牧循环路,呈现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
朔州市委书记姜四清(右二)在山阴县委书记王世杰等领导的陪同下在朔州市骏宝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
加快农牧融合发展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是以晋陕蒙交界区域生态畜牧著称的城市,也是国际公认的草食畜黄金生产带。从环境上,朔州北、西、南三面环山,中间是河域和平原,形成天然防疫隔离屏障,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非常适合养殖。从生态上,全市每年约有20万吨玉米秸秆通过牛羊过腹还田,年产800多万吨优质畜禽粪肥有序还田,耕地消纳粪污总能力为7565万个畜禽当量,从市场上,朔州毗邻京津冀大市场,交通运输便捷,还可延伸成为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主供地。
鉴此,立足独有的资源禀赋,朔州市加快农牧融合发展,树立乳业品牌,做实草牧业文章,打造农牧融合强市。奶牛存栏、肉羊出栏量、饲草种植面积、鲜奶产量、人均畜产品占有量、人均牧业纯收入六项指标持续保持全省第一。
奶源基地凝聚“龙头”带动力
优化百亿级乳业产业链,打优势牌。去年,朔州乳业消费市场出现生鲜乳收购紧缩、价格下跌等问题,受此影响,各大养殖场均处于亏损状态。朔州市委、市政府全力补链条,以奶源基地为堡垒,成立工作专班,促进社会消费需求,实行滚动循环,内融合外拓展,突现了草牧业产品品牌优势。
目前,朔州有122家规模奶牛场,日产生鲜乳1442.6吨。全部能够正常销售,奶牛现代化养殖水平持续提升。其主要原因是突出山阴县古城集团乳业“链主”的作用。第三季度,古城乳业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
山阴县为25家奶牛场发放贷款1亿多元,应县为10家奶牛场发放3370万元。这些举措都是朔州市为完善奶源基地建设,补齐各项功能,促使奶源基地借势借力推动乳品企业打品牌、拓市场。
两步走,巩固奶源基地见效。 用坚持不懈的毅力,推进奶牛场现代化改造,持续开展奶牛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重点在实施山阴县和应县国家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和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作为提升奶牛单产、鲜奶品质的重要手段上,持续显示出“链主”激活力。
奶源基地凝聚了“龙头”带动力,撑起全市乳业半边天。以山阴县古城乳业为链主,借助福州第六届海丝博览会契机,与市贸促会联合组织召开朔州(福州)经贸合作推介会、商务恳谈会,签约6800万元。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推动古城乳业亮相第八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并获得农产品金奖,突出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了“有机旱作·晋品”公用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并以朔州、太原、大同为重点,多向发力开拓巴氏奶消费市场,打通了校企餐厅、连锁超市、定点酒店和家户订购等渠道。
新质生产力
成为草畜业发展“砥柱”
怀仁龙首山集团试种的巨菌草冷季型牧草;山阴县试验的“玉米+饲用小黑麦”将极大提升优质饲草产量;平鲁区牧源草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试种7个苜蓿品种、53个燕麦草品种可择优选择适合朔州气候和土壤的牧草新品种;红旗牧场试验种植的田菁豆科牧草,适应性强、耐盐碱、蛋白含量高、产草量大。
新一批以“试验田”种草,拓展草供给,立草为业,优选种草路,促进草业发展龙头,维系百万畜禽,连接省内外供应成草牧发展底色。
如此大的动作,全市深入实施了粮改饲、高产优质苜蓿项目,积极推动牧草生产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不断培育种、加、销全产业链条,牧草产业发展步伐逐年明显加快、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四字绝,构建着力培育现代饲草产业体系。一是稳面积,保障饲草产品供应。深入化解用地困难问题,确保了全市牧草种植面积稳定在95万亩,饲草总产量180多万吨,基本能够满足全市牛羊养殖需求,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燕麦草三大牧草适时收割的青贮玉米基本上都能达到“双30标准”,裹包苜蓿粗蛋白含量在18%以上,相对饲用价值在135%至180%之间,干物质40%以上,质量可以达到苜蓿行业标准一级水平。二是选优种,开展牧草新品种试验示范。 省市县三级部门立足全市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条件,积极引进试种牧草新品种,做了有益尝试。骏宝宸农业科技公司试验加工的高湿玉米3000吨青贮草,通过减少玉米烘干和蒸汽压片环节,能够极大提高猪牛羊等畜禽对青贮玉米的消化率,降低养殖成本。三是育龙头,推动草业企业做大。全市种、收、加、运服务组织和加工企业近160家,拥有价值上亿元的牧草生产加工机械,日收割加工能力达到7万吨以上。全省最大的牧草加工龙头企业骏宝宸农业科技公司,持续扩大种植加工范围,在太原、晋中、忻州等省内地市发展牧草基地16个,种植面积10多万亩,加工青贮玉米、裹包苜蓿、小黑麦干草、揉丝秸秆11.9万吨。四是培市场,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各大草业企业不断强化交流合作、信息共享,山阴县骏宝宸农业科技公司、平鲁区牧源草业有限公司等10个草业企业生产的草产品全部以订单形式销售到国内各大牧场,饲草交易涉及内蒙、云南、贵州、四川、陕西、河北、安徽等地,打造的“牛露野”“骏宝宸”等草产品也深受好评。去年上线运行的省饲草交易平台,去年网上交易450多单,累计1500多万元。2023年9月23-25日,全国青贮玉米产业发展大会在朔州市顺利召开为草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振兴牧业
打造新业态特优路
构建草牧业一揽子体系,种养关系得到协调可持续发展。牛、羊、草三大产业齐强,优化百亿级肉业产业链。朔州市着力夯实“北肉”主产区发展基础,统筹发展牛羊猪鸡产业,着力提高草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此,以肉羊产业为抓手,一体化推进猪鸡、肉牛产业发展,促进肉业扩量提质增效。
围绕做优肉羊产业思路,持续推动现代化养殖、产业链条延伸、品牌打造。全市改造提升了8个肉羊养殖场,建设标准化圈舍、饲草料库,购置了TMR日粮车等设备,配套了青贮窖等设施,肉羊养殖条件进一步改善,科学饲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并将怀仁市列为山西省特优农业产业强县项目,申请省级财政资金1000万元,怀仁市金沙滩、朔美羊等肉羊加工企业加工能力得到提升、产业链条得到延伸。积极推进品牌化打造。成功举办了“2023山西·怀仁羔羊肉交易大会”,签订投资协议16份,涵盖饲料业、养殖业、肉制品、新材料包装等肉类加工上下游及紧密配套产业。
养殖基地出示范。以右玉县宏宇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山西祥和岭上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实验基地,制定并发布了七个右玉生态羊省级地方《标准》与《规范》,搭建了右玉生态羊产业链全程溯源系统平台,将有力提升右玉羊肉品牌公信力、影响力;怀仁市金沙滩羔羊肉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制定了《即食预制菜·一口香羊肉》团体标准,推出的“金沙滩”“大材地”“羊元帅”预制菜系列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围绕稳定猪鸡产能要求,着力巩固拓展猪鸡产业。 全市新建和扩建4个生猪养殖场,组织申报并新增2个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国家级、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达到27个,稳定了生猪基础产能。 确保了全市“菜篮子”产品的供给。积极推动山西省唯一入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右玉边鸡保种、研发、中试、繁育、示范等工作,右玉边鸡保种繁育有限公司已组建3000羽边鸡纯繁核心群,试验配套系5000羽,具备了60万羽商品代鸡苗的孵化能力。
围绕做大肉牛产业部署,着力打造两大肉牛养殖集聚区。鉴于奶业发展的低迷形势,去年以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帮扶力度,突出发展肉牛产业,在山阴县、怀仁市、平鲁区布局建设了20家养殖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肉牛场,配套饲草库、全混合日粮车、青贮窖等设施设备,引进一批西门达尔、安格斯等高档肉牛品种。投资1000万元,建立平鲁区承阳农牧专业合作社特色肉牛养殖基地。投资6000万元建立了怀仁市仕牧达养殖农场肉牛养殖园区。肉牛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技术集成示范
助推草牧业高质量发展
牧草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牧草产业是“特优型”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山西特别是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地处国际公认的草食畜黄金生产带,既是阻遏荒漠南扩、沙化东移南下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发展现代草牧业的重要优势区域。如何高效利用中低产田、边际土地、退化草地等土地资源,发展高效饲草产业,走资源节约、科技支撑、绿色循环的发展道路,是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出路。
2022-2023年度,根据农业农村部、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的精神和要求山西省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开展了牧草项目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团队在关键技术攻关的基础上,采取“技术首席+推广首席+技术专家+推广专家+实施企业”等不同主体协同推广的模式。通过集成示范,形成了适合山西省北部区域的饲草节本高效生产集成技术体系,建设了高质量优质饲草种植基地、优质饲草良种扩繁基地和饲草加工收储基地,显著提升了边际土地的利用率和优质饲草的供给能力。
通过山西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将最新的苜蓿产业技术信息传递到生产一线,既推动了牧草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任务的落实与实施,又建立起一条专家—企业—农技推广部门—实施主体之间的双向快速信息通道,将技术推广给真正有需求的人。
由此,朔州草牧业打开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产业链一体化融合发展成为推动朔州现代草牧新常态。
(赵国恒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