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监督体系是指国有企业为保障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合法合规运营、资产安全和信息真实的完整性,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报告审核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与机制来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国有企业财会监督体系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完善。
一、财会监督概念
财会监督是以法律为基准,企业内部财务工作人员和外部监督管理机构,通过开展和实施内部审计、稽核等方法进行监管,对社会组织、团体、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等财政、财务、会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同时,严格遵照国家相关会计制度、准则等规定,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纠正不合理、不正确会计操作,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二、完善国有企业财会监督机制的意义
1.维护国家财经法规
财务政策法规是所有经济部门从事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标准和依据。会计监督根据国家财政政策法规,检查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理合法性和可行性,推动各单位全面遵守国家财政政策法规。会计工作是财务经济工作的基础,所有财务收入支出都要以会计的“通行证”为基础。因此,需要充分发挥会计监督岗位职能作用,杜绝违法行为,遵守财务政策法规,这对于维护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加快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布局
在当前国际国内产业链和消费结构发生重大改变的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调整产业布局、如何推动国有企业淘汰旧产能和非优势业务、如何促使国有企业集中资源优势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未来发展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重点问题,而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必然涉及到收入确认、减值计提、投资并购、“两非”“两金”清理以及存量资产盘活核算等重大财务会计事务,这就需要根据国资委“强监督、严问责”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财会监督在国企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三、财会监督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实施
1.转变思想,提升国有企业财会监督意识
国有企业财会监督机制构建应提高相关人员整体意识,关注目前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和内部审计等现实工作情况和问题,将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工作纳入到经营发展体系之中,转变思想、提高站位,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相关领域和环节进行监督,确保财会监督机制全面健全,最大化发挥出财会监督工作的职能效用。此外,明确国有企业各部门岗位工作职责与权利,建立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充分发挥财会监督效用。应当认识除了对资产等进行监督,还要对会计工作相关领域和环节进行监督,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和资金的安全。
2.优化岗位设置,强化基层单位财会监督
基层单位财会监督力量薄弱,与基层单位关键岗位人员专业能力薄弱和财会监督岗位缺失有着密切关系,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单位财会监督力量,防范基层单位财会风险,首先要对基层单位总会计师人选进行严格把关,该关键岗位人选不仅要具备财会专业高级技术职称,而且还需要具备管理、协调和沟通能力,因此,必须通过上级党委考核、履职考察、群众公认的专业人员才能选拨到该岗位;另外还要确保基层单位财会监督人员职责行使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授意财会岗位人员进行会计造假或虚构凭证等不规范操作,并从责任追究、司法处理等层面对恶意授意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3.强化资金监管,提升抗风险能力
战略财务负责企业资金管理条例的制定,建立企业资金流动性管理制度,监督考核企业日常执行资金计划,负责管理各部门的银行账户,审批各部门银行开户、变更及注销情况;业务财务负责企业账户的申请、变更等办理工作,上报资金计划,实现企业资金调度平衡,从而为企业业务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复核与确认企业资金首付款业务;共享财务负责报账系统银行账户信息的维护,核算首付款业务,同时对企业业务财务所发付款单付款。该组织架构取代了传统业务发起和首付款必须在属地财务开展的模式,使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为企业资金安全提供了保障。首先,缓解了属地财务核算、操作首付款业务工作量大的问题,业务财务工作者有更多的精力来防控资金风险、提升资金收益和分析企业资金流向;其次,为资金复核与支付的分离提供了保障,能够避免一个人操作所有付款业务的情况发生,利于对财务人员擅用职务、挪用资金等犯罪行为进行有效防范。
4.落实信息化建设,实现全方位监管
首先,企业需要适时转变全面预算工作理念,摒弃低效率的传统预算管理方式和数据收集方式,通过计算机实现流程的对接,减少重复性工作的人力资源投入,在预算分析、管理和监督工作方面投入更多劳动力,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和财会监督职能。其次,通过合理应用各项先进技术,构建整体化和全流程的企业预算管理平台,将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融合进去,打造全新的信息管理模式,消除以往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加强信息共享效率,畅通企业内部沟通渠道,实现资源的整合和配置优化。最后,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全面预算管理和财会监督方面的作用,通过不断探索信息技术,持续性地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水平和监管效果,使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实现实时财会监管,最大限度地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5.改革考核机制,加大监督力度
企业调节和改进组织架构,可以从决策层开始,通过建立专业执行委员会,实施有效有序的操作流程,使企业步骤程序化、透明化;而后通过高层级工作人员设计企业整体组织,根据权力分离标准分离权力,规避弊端,保证会计信息管理的质量,提升工作效率。此外,在建立当代企业制度层面,为避免会计信息丢失,促进统一监管,财务部门负责人应实行派遣制度,对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实行模块管理。将分配给子企业的会计师及相关人事部门事宜交给母企业管理。母企业则从社会道德、能力、努力程度、绩效四个方面对分企业会计师进行评价,推行交叉式管理。这不但可以分离会计师与分企业之间的人员和经济权益,还可以提高财务审计监管职能作用,充分发挥会计分配规章制度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企业会计监督。
国有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充分运用财会监督体系,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成效,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最大化提升现有资源利用率。同时,通过转变财务人员思想,开展财会监督培训,从而提高国有企业财会人员对财会监督意义的准确把握,构建财会监督体系,为财会监督工作提供保障,推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实现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通大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