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4年5月27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教育论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化”教学探究 国家电投精英荟萃聚常熟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化”教学探究

□ 冯晓茹

核心素养时代,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科学习如果不能真正突破“纸上谈兵”,不能与真实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建立紧密联系,不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真实问题,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情境化教学作为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范式,充分显示出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又顺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彰显着无穷的魅力。

一、探究和实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化教学,应有以下几点提升方向:

(一)研读教材整体设计与教学建议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吸收近年来我国德育课程改革的成果,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推动我国法治文明建设,是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德育教材,其根本宗旨在于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的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养成。因此在教学时,应积极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的要求,聚焦儿童成长与生活,通过具有道德与教育意义、儿童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引导儿童建构有道德的美好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完善健全人格。

(二)科学定位课程内容与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和生活贴得很近,教学时绝不能照本宣科。“拿来主义”不适用于每个班级的每个孩子,必须将教学内容与目标细化在本班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真实课堂情境中,一步步精细目标与重难点,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本班学生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教学实践活动,建立课程学习、社会学习与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利用开放的德育学习空间,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

(三)多样态多学科整合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奠基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重要课程,其课堂教学优化升级至关重要。涂尔干曾指出,“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范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因此加强各学科间相互关联,落实跨学科融合教育意义重大。

以语文学科为例,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七单元的主题是“足下万里 、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从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来到了牧场之国荷兰,感受到旖旎的自然风光;又从骏马飞驰的辽阔草原,来到了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劳动与智慧。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领略了如万花筒般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看到了这些地方——自然的美、文化的美、文明的美、和谐的美。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欣赏了世界各地美丽、迷人的自然、人文景观,了解了世界多元文化的魅力,激发了他们探索世界的兴趣,所以笔者将本单元教学与《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相融合,以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世界文化博览会”为依托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初步探索文化差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感受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和交融的重要意义。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化教学案例分析: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构建课程的基础,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同时课程理念也指出,要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情境化课程,突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相关主题。

案例一:

在教学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时,我们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已有经验,以礼仪、舞蹈和建筑艺术为切入点,以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世界文化博览会”为依托进行本课教学设计,将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多元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做世界文明的传播者。课前学生搜集了关于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展现形式的资料,在课堂教学时,学生能够提取整合资料中的重点信息,并在老师创设的“文化博览会”情境中,积极扮演“外国来宾”和“东道主”角色,通过现场展演主客友好会晤的情景,展现了中国作为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风采;紧接着舞蹈小组的同学们通过视频自学舞蹈,为远道而来的贵宾奉上了精彩的欢迎节目,同学们沉浸其中,兴趣盎然。欢迎节目后,建筑小组的同学适时为略感疲惫的贵宾们安排了极具特色的休息室,同学们借助建筑道具模型,有理有据地分析了这样安排的理由,不知不觉中学生掌握了世界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的相关知识。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把学生的体验作为重点,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课堂,转教师的“累”为学生的“累”,让学生累并快乐着主动学习,教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知道了——感受了,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情境体验中获得。

案例二:

在教学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时,我们以杭州亚运会为契机进行单元课程资源拓展设计,既从“汉字”“科技”“美德”三个方面点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意蕴深远的特点,三个方面又融于一体,无不体现出本单元的价值取向、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

第8课《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围绕中华民族的文字展开,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凝聚着祖先的智慧。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字形多变,内涵丰富,是汉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所以我们设计课程拓展资源“寻找亚运项目中的象形字:以亚运会运动项目为原型设计任务,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所提示的象形字,猜一猜这个象形字所描绘的亚运会项目名称,感受文字的表意美和多样的文化内涵。

第9课《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围绕中国古代的科技展开,带领学生感悟祖先的智慧,感受科技成果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数字火炬手、机器狗、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应用,为这场体育盛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为了更好引导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所以我们设计课程拓展资源“探寻亚运会中的‘黑科技’”。引导学生挑选最感兴趣的部分,搜集相关资料,小组分工合作,整理筛选资料并完成探寻亚运会中的“黑科技”讲解稿。

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围绕中华传统美德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提升修养,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当亚运与人间九月联袂而来,一场亚洲级的体育赛事悄然间成为了一场中国特色的文化叙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喜迎四海宾客,美食、美景应有尽有。走在杭州的街头,听一听、看一看、尝一尝,我们一起感受亚运背后的家国风华。所以我们设计以下课程拓展资源:

1.舌尖上的非遗

宋嫂鱼羹、东坡肉、龙井虾仁、定胜糕,一道道美食令各国运动员赞不绝口。这些非遗美食不仅色香味俱全,背后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了解亚运会非遗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制作美食书签,有条件的同学学做非遗美食,感受舌尖上的中华文化魅力。

2.笔尖下的杭州

引导学生参照提供的甲骨文字形对照表,选择最能体现杭州美景的古诗词,进行甲骨文创意画创作,描绘心中的最美杭州。

3.你心中的中国

本届杭州亚运会凭借鲜明的杭州特色、典雅的东方美学强势出圈,引发无数网友共鸣。体育赛场作为集各国焦点的舞台,是检验我国体育发展水平的考场,更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重整国家新名片的契机。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向四海宾朋推荐心中的中国,做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精神风貌,做新时代好少年。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化教学思考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极其重要却又被轻视的学科,这门课的情境教学更是漫长的旅程。情境化教学探索中,学生不仅是教师所创构的情境的享受者,而且是不断形成、不断丰富、不断优化的情境的创构者。学生和教师同是“造境人”,他们和教师一起不断创构师生共同活动、共同成长于其中的情境。基于此,创设儿童可思可感的生活情境,使儿童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与教材内容建立连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故事、探究、活动拉近他们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在情境中习得知识。但情景化教学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纲一本,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样板,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求索,情境化教学才会有新的活力和提升。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建设北路小学校)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