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4年6月5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感恩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怀那些令人难忘的时光

□《市场信息报》原新闻部主任 赵中苏

人生际遇是一个十分奇特又很微妙的东西。

在接到报社让我写一写有关报社生涯的回忆感想文章时,于我而言内心一惊。没想到纪念报纸创刊四十周年,还会找到我。

这份友情的邀约,顿时唤醒了我那沉睡已久的记忆。

作为当年入职报社初创时期的参与者,一时间,多少画面从脑海里涌现闪过,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阴差阳错的结缘

1984年到1985年的冬天的一天,记得很冷。我在山西日报看到一则准备创刊的山西妇女报要招聘记者的启事,随后赶去报名并参加了相关考试。竞聘的是摄影记者。

看似一位负责的人在看了我填写的履历表后,问我: 赵德苏是你哥?我点头称是。他告诉我,你可以找你哥同我们领导谈谈。当时我大哥是山西日报社摄影部主任。

但当我找到大哥说了情况后,他没有多说什么。但没过多久,就找到我说,妇女报你就不用去了,让我去一个没听说过的报纸,说也是新创刊的。

于是乎,我就这样稀里糊涂、歪打正着、阴差阳错地进了市场信息报社的大门。

以至于,当以后碰到山西妇女报的原社长、总编曹有林后,他还一再遗憾的提到当年去妇女报的事,怎么没了消息,让我只能无言以对。

引路人韩秋云总编

对我而言,摄影还能马马虎虎应付,但让我去搞文字编辑,真的是出乎意料。

但当时报纸的工作重心就是采编这一块,于是我只能勉为其难地被赶鸭子上架,干起了不尽如人意的一版责任编辑,采稿、编稿、写稿、画版成了工作常态,摄影只好成了兼管。

市场信息报的首任总编韩秋云老师是从山西日报调来的老报人,是全省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多次获奖。

作为一个办报的行家里手,又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却没有任何官架子,为人特别好,善良热心肠。

对我这个门外汉,他没有嫌弃,而是给予了极大的宽容、耐心和信任。在他的循循善诱和亲手指教下,我慢慢适应胜任了工作。

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当时采写了一篇有关小商品的文章,经过韩总的精心改写,特别是标题的改动、拟定,让文章大为增色。我记得标题里有“针头、线脑……”等字眼,见报后,赢得当时分管财经的白清才副省长的交口称赞和表扬。

在韩总的调教和领导下,报社工作蒸蒸日上,知名度节节上升,引来多方赞誉和关注,用户遍及全国两千多个市县。

虽然是一个省级小报纸,却成就全国大市场。

由于办报思路清晰对头,质量很好,方向正确,社会反响大,效益好,被省委宣传部表彰奖励,评为优秀报刊。

良师益友李建基

进入采编部,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李建基同志。

作为负责人,管理报纸的全部日常工作。这位同志年龄不大,业务能力超强,是报社创刊的首批元老功臣。

他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名牌大学毕业生。其人才华横溢,能言善辩高手。逻辑思维能力上乘,语言表达能力不一般。用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应对自如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他有着同龄人少见难得的成熟和稳重,是改革开放时期的难得人才。

作为名牌大学生,他待人诚恳友善,朴实无华,又平易近人,而且睿智过人又口才了得。

接触多了,知其父也是一位老新闻前辈,曾任新华社宁夏和山西分社社长。

李建基作为报社初创的第一批见证人和参与者,是市场信息报的有功之臣。

他是韩秋云总编辑的得力助手和报纸工作的直接操盘人。虽然年纪轻轻,已经是报社不可或缺的重要骨干和核心人物。作为我的直接领导,他没有任何嫌弃看不起。我从一窍不通到逐渐慢慢适应进步,李建基耗费了很多的心血,他总是认真、耐心、细致地指点修改我的稿子和版面,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支持。其言传身教让我获益匪浅,终生受益。

说起来,我的一些文章之所以能在全国信息类的报纸评比中多次获奖,幕后功臣其实就是李建基同志。

李建基真的是我报纸生涯中的良师益友,结识他是我的荣幸。

1987年,山西省准备筹办两会一节。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面向世界,推荐山西的两会一节新闻发布会,并采写了相关报道。

当时山西画报社的记者赵黎明给我和李建基还有张彦德同志留下珍贵的一瞬间。

赴东北三省调研

随着报纸越办越好、发行量上升,受报社委派,我远赴东北三省调查了解报纸在当地的发行情况。当时,河南、山东、四川、江苏、浙江、广东、河北的市场信息报发行量居前,内蒙古和陕西也不少,东北三省也在其中。

从哈尔滨、沈阳和长春三省会邮政部门提供的真实数据看,绝大部分的订阅户都是来自基层的个人。再到一些基层网店了解到,很多的用户特别喜欢看二版的《通有无》专栏和三版提供的各种实用信息。

这些实用性很强的信息,费用不大,作用不小,给全国各地渴盼市场信息想致富的小老百姓提供了良机。

据后来的报社副社长李永明同志回忆,当初他跑到浙江温州永嘉组织广告的时候,发现很多地方偏僻落后,大多的企业其实都是搞小作坊的。但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私人小老板,胆子却很大,敢为人先,敢于在当时好多人都不看好做广告的时候,大胆在市场信息报做广告,而让他们出乎意料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反馈是那么大,那么好。现在想来,正是这批敢于尝鲜、敢于冒险的浙江人、江苏人、广东人开始捞取市场第一桶金,逐步兴旺发达。恐怕现在有不少的大老板是因我们提供的信息发了大财。这同小小的市场信息报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

正是借助市场信息报这块风水宝地平台,很多敢为天下先的普通老百姓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敢打敢拼的冒险精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家乡的面貌,不知他们现在在辉煌的时候,还是否回想起过去与市场信息报的点点滴滴。

从某种社会意义上讲,市场信息报功劳不小。山西作为一个并不是发达的省份,诞生这么一个广受全国受众用户追捧的报纸,真的是非常不容易!

这靠得就是当时市场信息报一帮真心实意、努力为读者尽心尽力服务的办报人。

发行量不会骗人!遍及全国两千多个省市县的网点不会骗人!

看着我保留至今的数万份来自全国各地的信封,邮票上的邮戳,和写着老同事们的姓名的信封,我不由感慨万分。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大潮下,市场信息报迎来了报纸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可以从当时报社财务部的李润香和石冬梅女士的繁忙工作中可以看出。由于报社收入大增,我经常可以看到她们那高兴的笑脸。

尽职尽责的老同事

报社是一个整体,离了谁也不成。

我的搭档后调到省投资公司的赵小军,虽是省里领导的孩子,却无丝毫纨绔子弟的习气,工作细致入微,极端地认真负责,性格开朗,善良。

负责二版通有无的胡晓明同志。

负责三版综合服务的张晋林同志。

负责四版广告的李永明同志。

负责美术编辑的李雪梅女士。

还有负责二版的万翠萍女士。

大家都是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努力完成自己的分内之事,协调一致,共同配合完成每一期的报纸出版。

回想起那个时候,报纸还是依靠人工铅字排版印刷,不由想起那个短小精干、机灵活泼、爱说爱笑的通讯员苏平小同志。他负责我们报纸与印刷厂的联络工作。

这个小小少年,在大楼里上上下下奔走于报社和印刷厂之间,送清样、大样供编辑们校对,最后送来成型的报纸。他总是一副笑脸吟吟的样子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当然了,报社的后勤人员不能不提。

已经过世的张敏老社长和董翠仙女士。

一身正气、严肃认真、不失善意的王武刚副社长。

爱开玩笑的司机郝全保师傅。

严守财经纪律、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清清白白做人的会计李润香女士和出纳石冬梅女士。

当任志强同志接手报社之时,传统媒体已日渐式微。

任志强同志超强工作,在他的艰苦努力下和许多报社员工的奋斗下,报社慢慢恢复了活力和生气。

报社退休人员的生活终于得到了保障。

这些报社的老同事们都为市场信息报成为国内一流报纸立下汗马功劳,成就了小报纸、大市场的奇迹。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