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4年7月15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健康视角 急诊科护理中的感染控制措施 重症医学中的疼痛管理策略 浅谈脑血管堵塞介入手术取栓手术的适应症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急诊科护理中的感染控制措施

□ 作者 □黄梅花

急诊科是医院中病人流动最快、病情最复杂的部门之一,因而也成为医院感染防控的重中之重。急诊科护理不仅要迅速准确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还需要严格实施各种感染控制措施,以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本文将介绍急诊科护理中的感染控制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的防控策略。

一、环境清洁与消毒

1、保持环境整洁:急诊科环境整洁是感染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每个班次结束后,都应进行彻底的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和设备。定期使用高效清洁剂清洗地板,防止病菌滋生。此外,急诊科应避免物品杂乱无章,确保医疗设备和用品有序摆放,减少灰尘和细菌积累的机会。每天都要对医疗废物进行及时处理,避免废物堆积引发二次污染。

2、严格消毒流程:急诊科的消毒工作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对经常接触的表面,如床头柜、门把手、治疗台等,应使用经过认证的消毒剂进行定期消毒。患者更换后,这些表面必须立即消毒,以防止病菌传播。消毒液应按照使用说明配制,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在流感季节和疫情期间,消毒频率和力度应适当增加。

3、空气质量管理:空气质量直接影响急诊科的感染控制效果。定期通风有助于降低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尤其在患者较多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通风次数。此外,可以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如高效微粒空气(HEPA)过滤器和紫外线消毒器等,进一步净化空气,减少病菌传播的风险。空气净化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更换滤芯,确保其正常运作和消毒效果。

二、个人防护

1、穿戴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急诊科工作时,应根据不同操作需要,正确穿戴防护装备。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等是基础防护用品,能够有效阻隔体液和分泌物中的病原微生物。使用一次性手套后应立即丢弃,并在更换患者或完成操作后及时更换口罩和其他防护装备。特别是在进行高风险操作时,如插管、吸痰等,防护装备的使用尤其关键。

2、手卫生管理:手卫生是防止感染传播的关键环节。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以及接触污染物品后,必须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洗手时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双手的每个部位。手消毒剂应选择含有适当浓度酒精的产品,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步骤进行消毒。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不仅能保护医护人员自身安全,还能有效降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

3、职业暴露防护:处理锐器时,医护人员应特别小心,避免针刺伤等职业暴露风险。所有锐器使用后应立即放入专用的锐器盒中,不可随意丢弃或重复使用。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如针刺伤,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规范处理,包括伤口清洗、消毒和上报。同时,医院应提供相关的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处理能力。

三、患者管理

1、患者分区管理:急诊科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风险进行分区管理。将具有传染病风险的患者与普通患者分开,有助于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传染性患者应安排在单独的隔离区,尽量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急诊科还应设置专门的出入口和通道,减少患者之间的交叉流动。同时,对于不同区域的护理和清洁工作,应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流程,确保各区的安全和卫生。

2、隔离措施:对于具有传染病风险的患者,急诊科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这些患者应限制探视,探视人员必须遵循医院的防护要求。隔离患者使用的医疗设备和用品应专人专用,不得交叉使用。所有隔离区的医疗废物应按照特殊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进行处理,避免污染扩散。隔离措施不仅保护了其他患者,还确保了传染病患者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治疗。

3、病史与体征监控: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和体征,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感染病例。每位患者入院时,应详细记录其病史,包括近期的旅行史、接触史和既往病史等。对于体征异常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并上报疑似病例。急诊科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一旦发现疑似感染病例,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扩散。

总之,急诊科护理中的感染控制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环境清洁与消毒、个人防护、患者管理以及培训与监督等。只有全面、细致地执行这些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与传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