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4年7月19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理论探索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看中医是如何看待“吃喝拉撒睡”的

□ 作者 □ 赵海

说起人生五件大事“吃”“喝”“拉”“撒”“睡”,但凡是人,为了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动,都必须从自然界摄入适合自身需要的各种食物和水,经过消化系统的系列加工,吸收精华后产生的废物废水(即大小便),最后由肛门和尿道排除体外,如此周而复始往复循环。如今社会每个人生活质量都提高了,那让我们帮大家从祖国传统医学《黄帝内经》中寻找真正的养生之道。

饮食方面:主要是“食饮有节”和“谨和五味”,“食饮有节”即饮食要有节制和节律,反对饥饱失常和饮食过寒过热。《素问·平人气象论》中“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灵枢·五味》中“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强调了水和谷类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此外,饮食过量也会伤害人体健康,损伤脾胃,使消化吸收功能产生障碍。如《素问·痹论》中“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过分偏嗜过寒过热食物,均会造成人体阴阳失调,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如《灵枢·师传》中“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黄帝内经》提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表明了古人对于饮食节制的重视。

“谨和五味”,是指谨慎地选择食品,并调和各种味道,以达到饮食养生的目的。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这五种味道在食物中各有其重要的作用。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大意是指精血的产生,根源于饮食五味的摄取,但贮藏精血的五脏,又会因为过食五味而受伤害。在营养均衡的饮食中,各种食物都应包含这五种味道,而且不应过量或不足。例如,酸味食物如柑橘类、肉类和鱼类等有助于增强胃液分泌,帮助消化;苦味食物如蔬菜和草药等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湿热和毒素;甘味食物如米饭、面包、土豆等能补充能量和营养;辛味食物如姜、蒜、辣椒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祛风散寒;咸味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有助于补充碘和其他矿物质。《素问·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里所谓的“五”,就是指多种食物,合理搭配谷果肉菜,勿令有偏,以使其气味和谐,有利于补益人体精气,从而有助于健康长寿。

饮水方面:水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约占人体生命成分的70%。《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属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详细描述了饮食中的水分进入胃后,经过脾和肺的转运和调节,最终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涉及到水液的吸收和分布,还与人体内的气血津液生成密切相关,体现了中医对水也代谢的深刻理解和整体观念。中医认为,口渴和饮水情况能反应人体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甚至能分辨出疾病性质的一个重要依据。

排泄方面:在中医中排泄物指尿、气、汗、泪、唾液五种液体。“皇帝问于岐伯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分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大意是:天气寒冷,衣服单薄时,就化为尿与气;天气炎热,衣服过厚时,就化为汗;情绪悲哀,气并与上时,就化为泪;中焦有热而胃迟缓时,就化为唾。邪气内阻时,以至阳气闭塞,水气不行,成为水胀病…。大小便、排汗是人体排出毒素的三大途径。拉撒与排汗的顺畅与否会影响到脾胃和津液的运转状况。

睡眠方面:科学睡眠要遵循以下规律:一、睡眠顺应四季:《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我们知道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即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四季睡眠春夏应“晚卧早起”,秋季应“早卧早起”,冬季应“早卧晚起”,最好应在日出前起床,不宜太晚。二、睡眠时间:正常人大多数睡眠时间一般在每天8小时左右,体弱者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三、睡眠时间段:无论是“夜猫子型”的人还是“早睡晚起型”的人,都应该适应自己的生物钟,提高睡眠的效率。传统中医理论为,子(夜间11时到凌晨1时)、午(中午11到13时)两个时辰是每天温差变化最大的时间段,这一时间段人体需要适当休息。四、睡眠环境:适当降低室温,光线稍暗,播放包含雨声、海浪声或树叶沙沙声等大自然声音。这有助于我们很快神经松弛下来,带领我们进入梦乡。

综上所述,传统中医《黄帝内经》中通过强调吃喝拉撒睡的规律性和适度性,提出了养生的核心原则,旨在指导人们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饮水、排泄和睡眠习惯来维护和提升健康状态。

(作者单位:山西省浑源县人民医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