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关键疗法,帮助患者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随着慢性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血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在血透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遇到多种护理问题,如血压波动、感染风险、血管通路问题等,这些都需要医疗团队的密切关注和专业处理。本文将介绍血透过程中的常见护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助力公众认识这一过程。
一、血压波动问题
1、低血压:低血压是血透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通常发生在透析中或透析后。低血压会导致患者感到头晕、疲劳、恶心等,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昏厥。这一现象主要由于透析过程中大量体液被移除,导致血容量下降。
2、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的血压和体重变化,逐步调整超滤量。护理人员应教育患者在透析前避免高盐饮食,并确保充足的液体摄入。此外,可以通过调整透析液的钠浓度或降低超滤率来预防和管理低血压。对于低血压的高风险患者,使用压力袜或床头抬高等措施也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3、高血压:高血压在血透患者中也较为常见,可能由于过多液体未被充分移除或患者在透析间期未能严格控制盐分摄入所致。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护理措施包括严格监测患者的血压,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药物剂量。鼓励患者遵循低盐饮食,增加体力活动以帮助降低血压。在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密切沟通,了解其饮食习惯和体重变化,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二、感染风险
1、血管通路感染:血管通路是患者进行血透的重要渠道,常见的通路类型包括动静脉瘘、移植物和中心静脉导管。任何类型的通路都可能成为感染的潜在来源,特别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风险最高。应严格遵循无菌技术,保持通路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在每次透析前后,必须仔细检查通路部位,观察是否有红肿、疼痛、分泌物等感染迹象。教育患者关于如何在家中正确护理通路部位,如避免碰水或施压。
2、透析设备相关感染:透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导致患者感染。设备消毒不当或操作不规范都会增加感染风险。确保透析设备的定期清洁和消毒,护理人员需接受严格的培训,熟练掌握操作规范。使用一次性物品时,要遵循相关的处理流程,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三、血管通路问题
1、通路堵塞:血管通路堵塞会导致血流量下降,影响透析效果。堵塞的原因包括血栓形成、内膜增生等。护理措施包括定期监测通路的血流量,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通路的通畅性。使用抗凝剂可能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若堵塞严重,可能需要进行通路修复或更换手术。
2、通路瘤样扩张:长期使用血管通路可能导致动静脉瘘部位瘤样扩张,增加出血和感染的风险。需定期评估通路的外观和功能,及时识别和报告异常情况。患者需教育如何观察和护理通路,避免施加过多压力,防止损伤。定期进行超声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四、电解质和代谢问题
1、电解质失衡:血透过程中,由于电解质的快速变化,可能会导致钾、钙、钠等电解质失衡,出现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等症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水平,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透析液配方。此外,饮食指导也是重要的部分,能帮助患者合理摄入富含钾和钠的食物。
2、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影响机体的酸碱平衡。监测患者的酸碱度变化,及时调整透析液中的碳酸氢盐浓度。必要时,给予药物干预以纠正酸碱失衡。患者需了解饮食对酸碱平衡的影响,尽量避免过多摄入酸性或碱性食物。
五、其他常见问题
1、出血倾向:定期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调整抗凝剂的剂量。患者应了解出血风险,避免剧烈运动或可能导致外伤的活动。
2、皮肤瘙痒: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找到合适的护肤方案,如使用润肤剂和低过敏性清洁产品。控制钙磷平衡,减少尿素氮积累,也有助于缓解瘙痒症状。
血液透析为慢性肾病患者提供了延续生命的重要手段,但其过程中的各种护理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构成了挑战。通过了解和识别血透中的常见护理问题,护理人员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管理这些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同时,患者及其家属也应积极配合护理计划,充分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治疗过程,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