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4年8月21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健康知识 中医内科失眠的调理与防治方法 中药的炮制与储存方法 浅谈心肌炎的护理要点 心血管内科的护理策略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医内科失眠的调理与防治方法

□ 李宝丰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是中医内科常见的一种病证。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低下、易醒或早醒等症状。失眠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还可能导致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因此,了解中医内科对失眠的调理与防治方法,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失眠的中医认识

中医认为,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可归结为正气不足和邪气内扰两个方面。正气不足主要包括气血阴阳的亏虚,导致心神失养;邪气内扰则包括痰火、肝郁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宁。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中医将失眠分为心火炽盛型、痰热扰心型、肝郁化火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和心虚胆怯型等六个证型。

二、失眠的中医调理

1.心火炽盛型:此类失眠患者多表现为心烦不寐、口干口苦、小便短赤等症状。治疗原则为清心泻火安神,代表方剂有朱砂安神丸、导赤散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2.痰热扰心型:痰热扰心型失眠患者多表现为心烦不寐、胸闷痰多、口苦等症状。治疗原则为清热化痰安神,代表方剂有黄连温胆汤、礞石滚痰丸等。患者应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3.肝郁化火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多表现为不寐多梦、心烦易怒、胸闷胁痛等症状。治疗原则为疏肝泄热安神,代表方剂有龙胆泻肝汤、丹栀逍遥散、栀子豉汤等。患者应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压抑和焦虑。

4.心脾两虚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多表现为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等症状。治疗原则为补脾养心安神,代表方剂有归脾汤、八珍汤等。患者应注重饮食调养,多吃具有益气养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山药等。

5.心肾不交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多表现为心烦不寐、手足心热、头晕耳鸣等症状。治疗原则为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代表方剂有黄连阿胶汤、六味地黄丸等。患者应保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6.心虚胆怯型:心虚胆怯型失眠患者多表现为虚烦不寐、心悸胆怯、善惊多恐等症状。治疗原则为益气镇惊安神,代表方剂有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等。患者应增强自信心,克服恐惧和焦虑情绪。

三、失眠的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在失眠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神门穴、风池穴、心脾穴等。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改善睡眠质量。

1.神门穴:神门穴位于头部正中线后发际正中缝上约两寸处。按摩或针刺神门穴可起到镇静安神、调节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的作用。

2.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部两侧背部颈肌外侧突起处。针刺风池穴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颈椎病症状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3.心脾穴:心脾穴位于脚背部第1、2跖骨之间凹陷处。针刺心脾穴可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焦虑忧郁等情绪问题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中医内科对失眠的调理与防治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通过辨证施治和针灸治疗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也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和注意事项以预防失眠的发生和复发。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