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表现为便血、痔脱出、疼痛与不适等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将详细阐述痔疮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发病机制
痔疮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密切相关:
1. 肛垫病理性肥大与移位:肛垫是人体的正常解剖结构,由血管、平滑肌、弹性纤维和结缔组织等组成,具有协助闭合肛门、控制排便和调节肛门精细功能的作用。当肛垫发生病理性肥大并移位时,会导致肛门直肠部位充血,形成痔疮。
2. 静脉回流障碍:肛门直肠位于躯干下部,受重力和脏器压迫,静脉向上回流相对困难。此外,痔静脉缺乏静脉瓣,血液容易在痔静脉中反向流动,导致血液淤积,血管逐渐扩张形成痔疮。
3. 不良生活习惯:久坐、久站、饮食结构不合理(如纤维素摄入过少、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长期饮酒)、排便习惯不良(如便秘、排便时间过长)以及怀孕等因素,均可导致肛周血液循环不畅,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发痔疮。
4. 腹内压力增加:腹内肿瘤、子宫肿瘤、卵巢肿瘤、前列腺肥大、妊娠等因素均可使腹内压增加,影响静脉回流,增加痔疮的发病风险。
5. 遗传因素:部分痔疮患者可能存在静脉壁先天性薄弱,对血管内压力耐受性降低,容易形成痔疮。
临床特点
痔疮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便血: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鲜血是内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见症状。血液多为鲜红色,可呈喷射状、点滴状或便纸上带血,长期出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2. 痔脱出:随着病情进展,内痔或混合痔的痔核可能逐渐增大并脱出肛门外。轻者在排便时脱出,重者在咳嗽、压腹、用力下蹲时即可脱出。
3. 疼痛与不适:单纯性内痔一般无疼痛,但合并血栓形成、嵌顿、感染等情况时可出现疼痛。外痔因血栓形成或炎症也可导致明显疼痛。
4. 瘙痒:痔脱出时常有黏液分泌物流出,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起瘙痒。
5.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肛门潮湿、坠胀感、排便困难等症状。
结语
痔疮虽然常见,但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因此,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久坐久站、保持大便通畅等,以减少痔疮的发病风险。一旦出现痔疮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作者单位:河北省霸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