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也称为肌内注射,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由于药物直接注入肌肉组织,能够迅速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然而,肌肉注射后也可能伴随一系列的反应,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注意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一、常见反应
1. 疼痛
原因:肌肉注射时,针头穿透皮肤及肌肉组织,药液对局部产生刺激,引起疼痛。部分患者对疼痛敏感或精神紧张,疼痛感可能更强烈。
处理:轻微疼痛可视为正常反应,无需特殊处理。若疼痛明显,可采用局部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以缓解疼痛。
2. 局部硬结
原因: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或药物刺激性强,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处理:交替更换注射部位,避免长期在同一位置注射。已形成的硬结可采用热敷、轻柔按摩等方法促进消散。若硬结严重,可咨询医生使用消炎镇痛药物。
3. 局部感染
原因:注射时无菌操作不严格,注射用具或药物被污染,均可导致感染。
处理:感染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换药,并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抓挠。
4. 过敏反应
原因:患者可能对药物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引发过敏反应。
处理:轻度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等,可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休克等,应立即就医,进行紧急救治。
5. 神经损伤
原因:注射部位选择不当或注射操作不当,可能损伤局部神经。
处理: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肌肉萎缩、走路跛行等症状,一旦发生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损伤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营养神经药物、物理治疗等。
二、预防措施
1.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以减少硬结和神经损伤的风险。
2. 严格无菌操作:注射前确保注射部位和注射用具的清洁,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 控制药物剂量和速度:避免一次性注射过多药物或注射速度过快,以减轻局部刺激。
4. 观察患者反应:注射后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三、结语
肌肉注射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反应。患者和医护人员应了解这些反应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方法,以便在需要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通过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严格无菌操作、控制药物剂量和速度以及密切观察患者反应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 河北省张北县花园街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