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4年11月14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卫生常识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 作者 宁倩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它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并可能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白血病的认识逐渐加深,预防和治疗手段也不断进步。

本文将带您踏上一场从认识到预防白血病的科学之旅。

一、白血病的定义与分类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特点在于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根据起病缓急和细胞类型,白血病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大类。急性白血病进展迅速,病程短;而慢性白血病则进展较慢,病程较长。进一步细分,急性白血病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白血病则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等。

二、白血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多认为与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1. 生物因素:某些病毒如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I型(HTLV-I)被证实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有关。病毒感染后,在某些条件下可诱发白血病。

2. 物理因素:电离辐射是白血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接触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的人群,患白血病的风险显著增加。核武器爆炸地区及经常接受放射线透视的人群白血病发病率较高。

3. 化学因素:多年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也较高。此外,一些抗肿瘤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等,以及某些农药、染发剂等也可能诱发白血病。

4. 遗传因素:白血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白血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某些遗传疾病患者,如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白血病发病率也较高。

5. 其他血液病:某些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等,最终可能发展为白血病。

三、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起病急缓不一。急性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突然高热、类似“感冒”症状或严重出血;慢性白血病则进展较慢,患者可能表现为面色苍白、淋巴结和脾脏肿大、月经过多或拔牙后出血难止等。此外,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有中重度贫血,半数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早期出血者约占40%,表现为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便血等。

四、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

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及骨髓穿刺活检等。一旦确诊,需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干细胞移植等。

1. 化学治疗:通过化学药物杀灭白血病细胞,是白血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2.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杀灭白血病细胞,常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和治疗。

3. 靶向治疗:针对白血病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显著。

4. 免疫治疗: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杀灭白血病细胞,如CAR-T细胞疗法等。

5. 干细胞移植: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来重建患者的造血系统,是白血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五、白血病的预防

虽然白血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通过避免接触已知的危险因素,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风险。

1. 避免接触有害放射线: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孕妇和婴幼儿尤其应注意避免接触放射线。

2. 防治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如C型RNA病毒等。保持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3. 谨慎用药:避免长期使用或滥用可能诱发白血病的药物,如氯霉素、保泰松、一些抗病毒药物及抗肿瘤药物等。

4. 避免接触致癌物质:做好职业防护和监测工作,避免接触苯及其衍生物、农药、染发剂等有害物质。

5.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

6. 定期体检:对白血病高危人群应做好定期普查工作,特别注意白血病警报和早期症状。

六、结语

白血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其预后已经得到极大的改观。通过科学认识和有效预防,我们可以降低白血病的发病风险;通过个体化治疗和综合管理,我们可以帮助更多患者获得治愈或长期生存的机会。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战胜白血病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 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