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周以下出生的新生儿,由于其体重低、胎龄小,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需要特别的护理。
以下是早产儿护理的几个关键要点,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好地照顾这些特殊的宝宝。
1. 保暖
早产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保持适宜的温度是早产儿护理的首要任务。室内温度应维持在24℃-28℃,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对于体重低于2kg或体温不稳定的早产儿,应放置在保暖箱中,并根据体重、日龄选择中性环境温度。如无条件使用保暖箱,可用热水袋保暖,但需严格注意安全,避免烫伤。此外,要定期监测体温,确保宝宝体温维持在36℃-37℃。
2. 科学喂养
早产儿吸吮能力和吞咽能力较弱,容易出现胃食道反流。因此,喂养时要选择合适的奶嘴和奶瓶,必要时采用鼻饲喂养。母乳喂养是早产儿的首选,因为早产母亲的乳汁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能量、微量元素和免疫因子,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并有助于提高其免疫力。
如果母亲没有乳汁,可以使用母乳库中的成熟乳,或早产儿专用奶粉。
喂养时应根据宝宝的胎龄、体重和吸吮能力调整哺乳量,原则上胎龄越小,每次哺乳量越小,间隔时间越短。
3. 防止感染
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低下,皮肤薄嫩,脐带结扎后可能成为感染源。因此,预防感染尤为重要。应限制探访人数,避免外来人员进入早产儿的房间。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如母亲或奶奶)在接触宝宝前,应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洗净双手。如果母亲患有感冒,应戴口罩哺乳,哺乳前后用肥皂和热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此外,要加强口腔、皮肤和脐部的护理,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4. 多抚触
抚触是刺激早产儿身体和大脑发育的有效方法。通过触摸宝宝的皮肤和肌肉,可以促进其感觉和运动神经的发育,增强免疫力和心理安全感。腹部按摩还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帮助宝宝更好地吸收营养。抚触应在温暖、安静的环境下进行,避免在宝宝饥饿或烦躁时进行。
5. 密切监测和随访
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宝宝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喂养、睡眠、排便等日常行为。如有异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出院后,也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随访,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早产儿的护理需要细致入微,从保暖、喂养、预防感染到抚触和监测,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通过科学的护理,可以帮助早产儿顺利度过生命中的难关,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河北省雄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