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二”“白加黑”,“绞尽脑汁”“改到迷茫”……近日媒体关注到基层“材料围城”现象,“表哥表姐”“材子材女”颇为苦恼。
平心而论,在各个部门单位,文字材料承载着政策传达、工作指导、情况反馈、经验总结等多种功能,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执笔者而言,材料也是展现工作水平、倒逼思考输出、考验写作功底的一项基础工作。真正让人苦恼的,是材料的加码跑偏。当材料朝着注水、僵化的方向发展,其意义便被极大稀释了。
文风背后是作风,“材料围城”的根源,多半在于指挥棒出了问题。尽管从中央到地方皆反复倡导“实”字导向,屡屡强调优化考评体系,但对于不好量化考评的工作,某些地方往往在实绩与材料之间倾向于材料,在实地与纸面之间选择看纸面。
材料不是为写而写,而在于服务工作、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