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高血压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据统计,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患者数量庞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有效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高血压的居家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阐述高血压居家监测的日常攻略,帮助患者“稳”住血压,“赢”得健康。
一、认识高血压居家监测的重要性
高血压居家监测是高血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及时了解自身血压状况,还能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相比诊室血压测量,家庭血压监测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日常血压水平,减少“白大衣效应”的影响,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二、选择合适的血压计
目前市场上血压计种类繁多,主要有电子血压计和水银血压计。由于电子血压计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准确性较高,已成为居家自测血压的首选工具。在选择电子血压计时,应优先选择经过国际标准方案认证的上臂式全自动示波法电子血压计,如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推荐的型号。此外,还需注意选择与使用者上臂周径相匹配的袖带,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三、正确的测量方法与时间
1. 测量前准备
测量血压前应至少休息5分钟,保持安静、放松状态。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吸烟、饮酒、喝咖啡或浓茶等可能影响血压的因素。排空膀胱,穿宽松衣物,避免袖口过紧影响测量结果。
2. 测量姿势
一般采用坐位测量,将捆绑袖带一侧的前臂放在桌子上,确保袖带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两腿放松、落地,保持舒适的坐姿。也可采用沙发等稍矮一些的座位,但需确保测量条件的一致性。
3. 测量时间
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早上测量应在起床后1小时内、排尿后、早餐前、服药前进行;晚上测量则在晚饭后、洗漱后、睡觉前进行。对于初诊高血压患者或血压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建议每周至少连续测量3天,每天早晚各测量2-3次,取平均值记录。血压已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周测量1-2天即可。
4. 测量步骤
按照血压计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一般来说,按下开始键后,血压计会自动充气、放气,并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数值。每次测量应至少连续获取2次血压读数,每次读数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记录。若两次测量差值较大(>10mmHg),则建议加测第三次,取后两次的平均值记录。
四、记录与反馈
1. 记录血压信息
每次测量后,应详细记录血压值、测量时间、脉搏及有无不适症状。可以使用专用的居家血压监测日志,以便长期跟踪和分析血压变化。去医院复诊时,携带此日志能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
2. 定期反馈
将监测结果定期反馈给医生,特别是当血压持续不稳定或高于目标值时,应及时联系医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压数据和身体状况,调整用药方案或提出其他建议。
五、注意事项
1. 固定监测条件
尽量保持每次监测的时间、环境、条件一致,以减少误差。比如,每次测量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姿势下进行。
2. 避免干扰因素
确保测量时不受外界噪音、寒冷等因素干扰。保持室内温暖、安静,避免测量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情绪。
3. 关注身体变化
监测过程中如有不适,如头晕、胸闷、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测量并就医检查。
4. 定期校准血压计
血压计在使用期间应定期进行校准,至少每年一次。一般可在购买处或专业机构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高血压的居家监测不仅仅是简单的测量和记录,更是一种自我管理的体现。患者需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自我监测技能;同时,还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以全面控制血压水平。
七、结语
高血压的居家监测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正确的监测方法和注意事项,患者可以及时发现血压异常情况,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诊断准确性和治疗质量。同时,这也是我们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让我们携手努力,“稳”住血压,“赢”得健康!
(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壮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