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我国对旅游文化越来越重视,伴随着旅游消费者的心理不断变化着。旅游消费者越来越偏好科技艺术等与旅游文化相结合,这样一种猎奇求异心理促使着旅游文化发展不断变化,这也要求发展要与时俱进。本文从红色旅游视角出发,提出红色旅游“年轻态”的概念,分析红色旅游“年轻态”消费心理,以期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着可资借鉴的启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对2035年的文化发展目标——建成文化强国,这既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重要步骤。在此背景下,我国红色旅游业从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转变,这也正是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是我国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正确认识和把握红色旅游的思想内涵,探究红色旅游新样态和新特点,有助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途径。
一、红色旅游“年轻态”现状
“年轻态”已然成为红色旅游的突出特征。通过《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我们可以看到,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红色旅游,其中女性占比高达75%,男性占比25%。参与红色之旅的人群中,“80后”“90后”占比高达80%,而“90后”“00后”的比例也超过了51%,相较于2019年有所增长。受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的吸引,很多青年群体开始关注这些作品中出现的经典场景。例如,红色主题剧集《觉醒年代》激发了年轻一代的爱国情感,促使他们纷纷前往鲁迅先生的故居、李大钊同志的纪念馆以及北京的红楼等红色旅游景点。根据携程旅行网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暑假时期,大部分前往红色景区的游客主要是“80后”和“90后”,分别占比41%和26%。组团旅游,结伴同游的情况也有很多。例如,学生们,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组织的研学团队,以及家长带着孩子和几个家庭一起参与的游玩。
二、 红色旅游“年轻态”消费心理
近些年,红色旅游圈粉了不少年轻人,他们追求时尚、新潮,对人工智能、游戏、动漫以及影视作品等特别感兴趣。随着人们消费心理的不断变化,旅游文化也释放着新的活力。针对观众的需求多样化,我们把红色的旅程和他们热衷的技术、动画、电子竞技等等融合起来,积极推进“红色文化和其他元素”,使得红色文化更具活力和生命力,并通过满足公众的心理期望,让更多人理解和接受红色文化,推广红色文化,从而对红色的旅行产生热爱。
在新世纪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红旅游客群体逐渐趋向于年轻人,尤其是“00后”及“90后”已经成为了新的主力军。过去,这些年轻人主要通过阅读或观看电影来学习历史知识。然而,随着时代的推进和科技创新的影响,他们的购物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他们可以选择亲自去体验——参观革命遗址、观赏红色演出、购买红色纪念品并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等等。这种新兴的文旅方式不仅激发了年轻一代对国家的热爱和国民情怀。
三、红色旅游“年轻态”消费趋势
在迎合现代人们的消费心理,各地注重利用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受众喜欢的方式来创新一种新的方式来增强与受众之间的黏性,增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感。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强力助力革新传统红色旅游方式。让本来枯燥的旅行变得更加科技、有趣、有益。比如,首先,红色的景点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提供在线游览服务,使旅客能够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在网上观赏实际景观;其次,我们也可以在真实环境里构建虚构的环境,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为观众带来一种沉浸式的表演感受,从而达到深度体验的效果,使得游客能在“回到过去”的历史冲击下提升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并确保红色精神能世代传承下去。第三,拍摄红色主题短剧,加入流行的影视元素、采用流行的影视风格、制作适合年轻观众碎片化时间的短剧形式,向年轻的旅游爱好者推广红色短剧,同时也宣传相关的红色旅游资源。
在当今时代,红色旅游积极探索全路径营销模式,通过多元化推广手段,实现了与演艺、文创、科技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在演艺方面,精彩的红色主题演出让历史鲜活呈现;文创产品将红色元素巧妙融入,兼具纪念与实用价值;科技的加持更是如虎添翼,VR体验重现革命场景,智能导览丰富游览内涵。这种融合使红色旅游发展活力尽情释放,内生动力持续提升,其产业链得以有效延伸与拓展,从而吸引了不同年龄、地域、文化背景的广大受众,让红色旅游在新时代绽放出耀眼光芒。
作者简介:
朱席席(1988.2-),女,汉族,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毕业院校:南京师范大学,毕业专业:心理学,学历: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河北传媒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