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4年12月20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学术论坛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实践探索

□ 作者 □ 温州商学院 倪献鸟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强调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增强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课程思政通过思想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两者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政治素质,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标志着新时代高校教育发展的新方向。这一融合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他们在多元文化冲击下保持定力,树立正确三观,还显著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通过结合课程思政元素,学生得以深入理解心理问题的本质,增强自我认知与调节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融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素质相结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创新实践对于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路径

(一)课程设计与实施

1.课程内容融合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可以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例如,在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时,可以引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可以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教学方法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例如,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心理问题案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在线互动等,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 评价体系构建

在评价体系上,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师资队伍建设

1.教师培训与交流

高校应通过深入系统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培训内容应涵盖心理学、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的前沿理论,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研究成果。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专题讲座,教授现代教学方法,如AI辅助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并讲解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与研讨会,拓宽视野,丰富教学策略。

2. 教师团队建设

高校应注重跨学科合作,构建由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的教师组成的团队。定期组织团队成员交流研讨,分享学科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推动学科融合创新。教师们可共同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案,将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结合,提高课程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跨学科团队还可开发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案例库、教学视频、在线课程,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3. 教师激励机制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实践。可以设立专项奖励基金,表彰在实践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并通过奖金、证书、晋升等形式进行奖励。高校还应建立教学成果展示平台,鼓励教师展示融合实践的教学成果,通过评审、观摩和竞赛等活动促进经验交流。教师的表现还应纳入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作为晋升和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校园文化建设

1.文化活动举办

高校应策划具有深度与广度的系列心理活动,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理解。例如,邀请心理学家开展心理讲座,结合生动案例讲解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心理剧表演展示心理调适过程;举办思政微课大赛、思政主题演讲比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2. 校园文化宣传

高校应利用官网官微、广播和社交媒体平台等,发布心理健康相关的文章和视频,扩大心理健康知识的覆盖面,精准宣传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宣传内容要贴近学生需求,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同时,引入互动性元素,如在线问答、问卷调查等,鼓励学生参与,表达观点。通过精准化和互动性的宣传方式,增加学生参与度和认知度,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3. 校园文化实践

高校应组织学生参与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如走进儿童福利院、自闭症康复中心等机构开展心理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则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更好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增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进一步认同其价值和意义。

三、结语与展望

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重要趋势,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高校应通过课程设计、师资建设和校园文化等途径推进融合,并不断创新。未来,融合将更加深入,高校需加强教师合作和文化建设,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学生全面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课题项目:

2022年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成果基于积极社会心态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SJ2022KCSZ10)。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