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5年1月13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学术论坛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职业院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 作者 □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吴世清

职业院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在提升学生应急救护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培训工作存在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资源投入有限等问题,影响了实际效果。本文从培训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入手,深入分析职业院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的现状,并提出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师资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及改进评价机制的对策,以期为提升职业院校应急救护培训质量提供参考。

随着社会对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要求的提高,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学生群体面临较高的社会服务需求,因此接受系统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职业院校在此方面的现状并不理想,培训体系建设、师资力量、资源投入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职业院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状及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实践指导。

一、职业院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的现状

目前,职业院校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首先,培训内容随意性较大,部分学校仅以讲座或短期活动形式开展,缺乏系统性与持续性。尤其是实践操作环节,因设备和时间限制,学生实际参与训练的机会有限。其次,培训课程设置单一,未能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进行分层设计,这导致学习效果普遍不佳。以护理专业为例,培训内容与专业课程重叠较多,学生新鲜感和参与度不足;而非医护类专业学生则反映培训内容深度不够,难以激发兴趣。

大部分职业院校在应急救护培训中依赖外聘专家或兼职教师,校内缺乏具备红十字应急救护资质的专职教师。这种情况下,培训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此外,校内教师缺乏长期的专业培训机会,无法更新知识和技能,整体教学能力有所欠缺。

绝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培训设备,资金投入也较为有限。一些学校的心肺复苏模拟人、急救包等器材数量不足或老化严重,使学生无法在实际操作中获得足够的练习机会。此外,缺乏标准化教材,部分学校的培训内容仍然停留在早期的简单急救知识层面,与当前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许多学生对红十字应急救护的概念了解甚少,认为这项培训与自身生活或职业规划关联不大,从而缺乏学习动力。同时,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学生对红十字组织的认知较为模糊。加之培训形式单调枯燥,缺乏互动性,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首先,当前的培训内容未能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大多数课程以理论讲解为主,实际操作时间有限,学生难以掌握实用的救护技能。这种课程设计的局限性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受挫。其次,师资力量的短缺显著影响了培训质量。职业院校内专职培训师数量不足,且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这与学校对师资建设缺乏长期规划有关。教师普遍缺乏专业资质认证的机会,同时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投入的经费和资源有限,这使得现有教师难以胜任高质量的培训任务。再次,设备不足和经费短缺是培训工作开展的主要阻碍。由于学校经费来源单一,多数职业院校无力购置现代化的培训设备,现有设备的更新维护也面临困难。这种资源短缺不仅影响了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和实践性,还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兴趣。此外,培训的评价机制也亟待改进。目前,多数职业院校仍以简单的出勤率或理论考试作为学生成绩的主要依据,缺乏系统化的实践操作考核方式。这不仅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实践训练的重视程度。

三、提升职业院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质量的对策

首先,应建立规范化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体系,并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应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进行分层设计。例如,护理专业学生可重点学习创伤急救、心肺复苏和医疗器材使用,而非医护类专业学生则应注重普及性、实用性较强的救护技能。其次,师资建设是提升培训质量的关键。学校可以通过与地方红十字会合作,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项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同时,学校应出台激励措施,例如为获得红十字认证的教师提供绩效奖励,或者将其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此外,还可以选拔优秀学生作为助教,协助开展基础培训工作,这既能缓解师资压力,又能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资源保障是培训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学校应积极争取政府、社会组织及企业的支持,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用于购置现代化培训设备和优化教学环境。例如,引进数字化教学平台,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环境中学习救护技能。同时,学校还应配备足够的急救器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最后,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培训效果进行全面考核。评价方式应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部分,尤其要加强实践操作的考核权重。

四、结语

职业院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作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仍面临体系不健全、资源不足、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为改善现状,需要从培训体系、师资队伍、资源配置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构建科学、高效的培训模式。通过规范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设备资源和完善考核评价,可以有效提升培训质量,增强学生的应急救护能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