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气温逐渐回升,土壤开始解冻,正是种植春小麦的良好时节。在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千亩盐碱地试验田里,种植户利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发挥春小麦的品种优势,开始了春小麦种植。
千亩盐碱地试验田里,谷物免耕播种机正隆隆作响。“95后”新农人耿立宫指挥着载有2200斤化肥、2000斤种子的“铁牛”在田间精准作业,为盐碱地春耕注入科技动能。相较于传统多机联合作业模式,新型播种机通过精量播种、干播湿出、种肥分离等核心技术,在减少入地次数30%的同时,实现作业效率提升2倍以上。千亩试验田的春播任务,如今仅需两天即可完成。
“它是集播种、追肥、镇压于一体,而且它能减少入地次数,节能减排,作业效率非常高,一天可以作业500亩。像我们这1000亩地的农场,较原来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现在我们两天就能完成作业。”中化农业孟村盐碱地试验田片区负责人耿立宫说。
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实践地,孟村近年来持续在“粮于技”上发力。通过引进捷麦19、沧麦6002、衡麦30等耐盐碱高产小麦品种,配套标准化种植规程和智慧农机系统,当地构建起“良种+良法+良机”的盐碱地农业新模式。数据显示,新技术应用使土地利用率提高15%,小麦出苗率稳定在90%以上。
“我就是学农的,毕业以后,就回到了家乡。我想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这片盐碱地上。我觉得盐碱地大有可为,毕业这6年的时间,我们通过这个良种的培育、先进农机的引进、科学的管护还有智慧农业的推广,让盐碱地增产增收。”中化农业孟村盐碱地试验田片区负责人耿立宫说。
当前,孟村正将试验田经验推广至30余万亩盐碱耕地。随着30余台套新型智能农机完成调试,今春该县春播机械化率将突破98%,预计带动2万余农户实现节本增效。这片曾被视为“农业荒漠”的土地,正通过科技力量焕发新生机。
(据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