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5年4月3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观点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业高科技产品 要“接地气”

□ 作者 □赖雅芬

最近,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小什村的种粮大户郭军遇到了一件烦心事:花6万多元买了一台高杆喷药机,本以为用起来得心应手,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16米的固定喷射宽度,在小地块作业时非常浪费;繁多复杂的操作按钮,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户很不“友好”。这台被寄予厚望的高科技产品,实际却没有发挥出多大作用,让郭军感到非常窝火。

眼下正值春耕。各种智能化设备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的同时,一些潜藏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能调节多项参数的大棚管理系统,农户常用的只有温控功能;推广农业高新技术的田间实训课上,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让群众像“听天书”;太过高端的农业机械,每年仅保养就得花不少钱,老百姓觉得比“伺候庄稼还费劲”……这些“够不着”的高科技,就像摆在炕桌上的西餐刀叉,看着光鲜却难以下手。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支撑。智能灌溉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的引入,能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轻松高效。然而,这些设备和技术的普及应用面临一个现实问题:怎样才能让农民更好地使用这些设备?

农民渴望通过科技提高生产效率,但面对复杂的操作界面和晦涩的说明书,往往觉得束手无策。对于广大农户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悬浮的高科技“盆景”,而是真正俯身贴地的适应性创新。比起动辄十几个按键的机器,那些“一键式”“傻瓜式”设备更受欢迎。

基于这一点,相关企业应该多推广一些能看懂、易操作的产品,用接地气的设计和亲民化的价格赢得农民认可,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除此之外,政府、科研机构及社会各方都应参与进来,做好推广、做优服务,让“够得着”的高科技在乡村落地生根。

科技的本质是服务人。当北斗导航学会识别乡间小路,当大数据能读懂农民的烦恼,当智能设备会说方言俚语……这些“接地气”的技术,才能让“郭军们”真正感受到:最好的农业科技,应该如同“老把式”使惯的锄头一样,让农民用起来得心应手。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