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重要任务。在泰安市宁阳县磁窑镇,这一任务正通过一粒小小的花生种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乡村振兴成果。
3月6日早晨7时30分,磁窑镇齐家庄村村民齐现峰骑上电动车,前往大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江种业”)上班。8点,他准时走进制种车间,加入花生种子筛选的工作队列。在车间内,颗颗饱满的花生被脱壳机褪去外衣,由机器智能筛选后,通过传送带送至工人手中被再次精选。经过精挑细选的花生种子被打包、装箱,最终由物流车辆运往各地。
“每天在厂里干8个小时,月收入四千多元,既能照顾家庭,又有稳定收入,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齐现峰笑着说。
齐现峰的“盼头”,正是磁窑镇10个村子共同的期盼。近年来,磁窑镇以种业提升工程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与大江种业展开高质量合作,在齐家庄、赵家坝、李家院等10个村流转近3000亩土地,开展花生制种项目,年产量达2000吨,年产值0.3亿元,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
“现在村里有20多个人都在大江种业打工,有企业来带动发展是好事儿,我们很欢迎。”齐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齐士涛告诉记者,“村里不少人从事木材生意,土地流转给企业也能解放一部分劳动力,多方受益。”村里流转了将近500亩地给大江种业,每亩收100元的服务费,加上生产路和水渠的管理服务费,一年能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
磁窑镇人大主席李其美介绍,为吸引大江种业落户,各村纷纷出力:齐家庄村和东大洼村带领村民整修了2000多米的生产路,挖掘了1000多米的排水沟,并打了两口深水井,为灌溉提供了便利。“村集体每年还能增收4万到5万元的服务费,真正实现了村企共赢。”李其美说。
齐士涛感慨道:“我们村就盼着有个产业能带动发展,现在终于实现了。”
大江种业公司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还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服务等方式,帮助农户增收。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公司后,既能获得租金收入,又能到公司务工,实现“双份收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要“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磁窑镇的花生制种项目正是这一要求的生动实践。
“我们每天能生产30吨花生种,主要销往东北三省,市场供不应求。”大江种业农业项目负责人秦明亮介绍。为提升生产效率,公司投资300余万元购置旋耕机、精量播种机、覆膜旋播机、喷灌机、翻果式花生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并建成面积30余亩的种子加工车间。车间内配备了27个皮果储存仓、4台花生脱壳机、20个花生储料仓和2台色选机,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全程机械化、智能化。
不仅如此,在磁窑镇后丁村、齐家庄村1500亩土地上实现了“西蓝花—花生—菠菜”循环种植:早春覆膜种植西蓝花,精准控温保障品质;再利用西蓝花残留肥力种植花生,提升根系作物产量;秋末则轮作菠菜,填补冬季市场空白。
2023年,大江种业公司成功申报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依托山东农业大学的学术背景和研发能力,打造“山花10号”等5个良种花生品牌。其中,“山花10号”因生长期相对较短、油酸含量较高,有不错的市场前景。
“我们买断了‘山花10号’的独家经营权,计划将这一科研成果推广到更多地区。”秦明亮说。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山东农业大学的合作,推广更多优质品种,同时探索花生深加工领域,开发食用油、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秦明亮信心满满地说。
一粒小小的花生种子,正成为磁窑镇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为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写下生动注脚。
(向雨瑶 宋绪政 孔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