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能想到,陈敏儒能将不起眼的家庭育苗“作坊”,变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葡萄种苗合作社,20亩、300亩……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持续提升。“年轻人就应该放开眼界,去外面多学习、多实践,才能真正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陈敏儒说。
近日,在位于陕西杨凌的金园葡萄专业合作社,修苗、检苗、装车……合作社一派忙碌景象。合作社负责人陈敏儒也不例外,正在大棚内查看葡萄扦插苗的长势。
自从父亲手中接过葡萄育苗“衣钵”,在“三农”这条道路上,陈敏儒一走便是10多年。为了学习新型农业技术,2012年,23岁的陈敏儒辞去西安的工作,去往宝鸡开始涉足农业,从事苗木销售工作,每年的销售额有10多万元。
为了学到更多的农业知识,2014年,陈敏儒每个月外出两趟,跑遍全国各地参加涉农展会,深入地学习农业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
凭着对“三农”事业的执着,2015年陈敏儒正式回到杨凌开启了葡萄育苗事业,他用学到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模式从事新的育苗事业。陈敏儒认为,老一辈育苗是等着客商来收,所有育苗操作全靠人工完成,新时代就应该采用最好的机械化操作,更多地与市场对接,要用高品质的种苗赢得客户的信赖。
自此,陈敏儒一边研发新型工具,一边学习新知识,从曾经的打工者蜕变成了一名创业新农人。陈敏儒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自从接手葡萄育苗事业,2016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了葡萄种植技术,2023年又参加全国“头雁”项目培训,进一步学习到了新知识和新理念。
“合作社每年育苗200万株,包含了阳光玫瑰、户太等30多个葡萄品种,主要销往陕西、西藏、四川、山东等全国各地。”陈敏儒介绍。
最让陈敏儒感到自豪的是,春节前不久,西藏一家企业采购了28万株葡萄种苗。据了解,凭借纯度高、品质好的优势,每年西藏地区都会大量采购葡萄种苗,10余年来,总共采购超过了300万株。如今,杨凌的葡萄种苗适应了青藏高原上的气候条件,也为当地葡萄产业发展奠定了根基。“我也经常去西藏,为当地葡萄产业发展进行技术指导。”陈敏儒说。
“为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专心干一件事,让更多的地区能种植上高品质的葡萄,这是我的梦想。”陈敏儒说。
(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