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95后”硕士为何放弃外企高薪进山养羊?这是唐含笑返乡创业后回答了无数遍的问题:“这是我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一年半以前,唐含笑还在上海的写字楼里核对各类财务报表。现在,在蒙山深处,身着朴素的她,正握着半根挥断的松枝,吆喝掉队的黑山羊。从远处看,她与山野间放羊的农民没啥两样。但与其交谈就会发现,无论是思维还是谈吐,无不流露出一位新农人对自我进阶的严苛思考。
“目前市场优质农产品的消费,已逐渐从少数群体转向社会大众,并且消费地区也不再局限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辞职前,唐含笑曾多次到北京、上海、济南、临沂等地进行市场调研。她发现各地消费者愈加注重农产品的绿色、安全、品质和营养价值,而沂蒙山区的蒙山黑山羊,天然携带“绿色IP”。
蒙山黑山羊是山东省地方优良品种,以前在平邑的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上几只。由于它生长速度缓慢、产羔率低,农民逐渐更换为其他品种养殖。尽管如此,如今在当地,过年或家里来重要客人时,仍保留着买黑山羊来吃的传统。
“在临沂各地市场中,打听黑山羊的人很多,但卖家却不多。”唐含笑敏锐地察觉到蒙山黑山羊的市场空白。2023年9月,唐含笑辞去在上海外企的工作,带着30头蒙山黑山羊,来到平邑县武台镇龙门道山庄。学习养殖技术、挑选放羊场地……尽管她前期做足了准备,但在养殖过程中,仍有不少困难。
“单单放羊这一项,就头疼得很。”刚买来羊羔时,羊不认家,吃完草不回窝,唐含笑只能打着手电筒上山找羊,一找就是两三个小时。放羊的山路,大多是一些陡峭的山坡,羊能轻松地跑跳登高,可人就要手脚并用往上爬,磕碰是常事。
今年3月初,山上气温骤降,风雨不止。羊棚的遮风板被吹翻,为了避免刚出生的羊羔受冻,唐含笑只能在雨中重新用重物压好遮风板,并在羊圈四周围上保暖的毛毡布。回来后她发现浑身上下都被雨水打透,当天晚上就发了高烧。
提及养殖的艰辛,唐含笑总是乐呵呵的,没有一句抱怨的话。她的手机备忘录里,详细记录着每一个养殖环节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要熟悉掌握各个环节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规避、解决。这样才能保证黑山羊的品质,以便后续扩大养殖规模。”唐含笑说。
谈到下一步的发展,她计划通过“基地+农户”的订单养殖模式,扩大黑山羊的存栏量。“我的场地仅作为种群基地,在此繁育的羊羔由周边村民放养育肥,达到标准后悉数回收。”唐含笑说,基地统一羊仔供给、技术指导、疾病防疫等,为农户“保驾护航”。
“这种模式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户的养殖积极性,又保障了黑山羊的品质,并且我也有时间来畅通销售渠道。”唐含笑说,“目前基地内黑山羊存栏量仅有65头,仅在周边乡镇就能消化。但养殖规模扩大后,我需要与大型商超、餐饮等建立合作。”(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