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5年4月11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学术论坛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语文课堂提问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

□ 作者 □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兰州海亮实验学校 张艳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思考、表达观点,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当前部分课堂提问存在过于简单、缺乏启发性、未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等问题。因此,如何科学设计课堂提问,使其真正发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成为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出发,分析其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缺乏层次性,难以有效启发学生思考

部分语文课堂提问较为零散,缺乏层次性,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思维。例如,一些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往往只停留在表层提问,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这些问题虽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但无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提问过于封闭,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

封闭性问题通常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种提问方式容易让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教师如果只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学生只需简单回答“它用石子把水面升高”即可,而不会进一步思考其他可能性。因此,过于封闭的提问方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三)提问缺乏针对性,未能因材施教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而部分课堂提问未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例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如果提出过于复杂的问题,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甚至放弃思考。因此,课堂提问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进行个性化调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提问互动性不足,影响学生的参与度

在一些语文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方式较为单一,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例如,一些教师习惯于点名固定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忽视了全班学生的思维参与。这样的提问方式容易让部分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因此,提问的方式应更加多样化,以提升课堂互动性。

二、优化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优化问题设计,提升提问的层次性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设计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发展。优化问题设计,尤其是通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知识框架,提升思维能力。以《猎人海力布》为例,从“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的简单问题入手,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基本性格和情感,然后通过“他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的动机与行为背后的思想,再通过“如果你是海力布,你会怎么做?”这样的假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自主思考。逐层提问不仅促进了学生从知识层面的理解到情感层面的认同,也提高了学生在逻辑推理和道德判断方面的思维深度。这种层次性提问方法对于激发学生思维潜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更系统的思考模式。

(二)增加开放性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开放性提问能够拓宽学生思维的边界,鼓励学生自主探讨与表达,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教师提出:“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选择什么方法借箭?”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对历史情境的不同理解和独立见解。开放性提问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而是通过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创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将自身的经验与情境进行结合,发挥个人想象力,形成更具独立性的观点。例如,部分学生可能提出“通过海上的假象来引诱敌人”,这种富有创意的思维方式,正是开放性提问的巨大价值所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差异化提问策略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不同,教师在提问时应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差异化提问策略。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例如,针对理解力较弱的学生,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文本难度,掌握关键概念。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如何改写这个故事?”这样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助于学生批判性地反思文本,培养独立的思考习惯。这种差异化提问策略能够确保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不仅避免了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也能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思维潜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四)创新课堂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互动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思维活跃度。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分组竞赛等方式,打破传统的单向提问模式,激发学生在互动中的思维碰撞。以《龟兔赛跑》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果让你重新改编故事,你会怎样设计结局?”在小组内,学生们可以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经过讨论后,形成一个共同的结论。这样的互动方式不仅让学生在集体智慧中得到启发,也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协作的乐趣。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思考中,避免个别学生的思维处于“旁观者”角色。这种互动提问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参与感和主动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