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霉病主要侵染叶片,导致叶片功能降低,进而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近日,有菜农反映,元旦后定植西红柿正处于第二、三穗果转色期,有不少植株受到了叶霉病侵染,表现为叶片正面出现黄斑,叶片背面病斑处着生灰褐色或黑褐色霉层。根据往年经验,4月份是叶霉病高发期,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提前预防,以减少病害发生。
了解病害特性掌控棚室环境
叶霉病病原菌在20℃-25℃,湿度85%以上时发病快。进入春季后,气温逐渐升高,植株浇水次数增多,棚室湿度变大,容易造成该病害发生。生产中应加强棚室温度、光照、湿度调控,创造适宜西红柿生长发育而不适宜该病发展、蔓延的环境条件。当棚温超过30℃时,可敞开前脸处棚膜通风1小时来缓解叶霉病的发生。叶霉病病原菌在高于35℃后会停止生长繁殖,可利用晴天中午前后将温度升高到36℃左右,维持1个小时左右再通风降温,以抑制病原菌繁殖,减轻病害。
培育壮棵减少病原菌侵染
叶霉病高发期,除了与棚内环境适宜病原菌侵染有关外,叶片发育不良、抗病性差也是主要原因。当前,虽然地温开始回升,但根系仍然不健壮,再加上春茬西红柿正值膨果转色期,植株负担较重,导致植株长势偏弱,抗病能力大大降低。提醒加强根叶养护,适当冲施甲壳素、海藻酸、微生物菌肥等肥料,叶面喷施氨基酸类、甲壳素类叶面肥,每7天-10天喷一次,缓解叶片黄化,提高叶片抵抗力。
提前用药防控病害发生
预防病害要提前做工作,方可起到良好效果,等到病害大发生后,不但用药成本增加,而且防治效果并不好。在平时管理中,可以喷一些预防性药剂,如百菌清、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环唑等,可以很好控制叶霉病等病害发生。病害发生后要及时用药,可以选择肟菌?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吡唑代森联等药剂。喷药时,叶子正反两面都要喷,喷严喷透。叶霉病属于气流传播病害,也可以利用空气消毒片,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姜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