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你知道哮喘如何用药吗

□ 刘 丹

2023年11月13日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治疗需要长期、规范和个体化的管理。那么关于哮喘患者如何用药方面的知识你了解多少?本文带领大家探讨哮喘用药相关知识。

1.简单认识哮喘

1.1哮喘的发病机制

首先,遗传因素在哮喘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哮喘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发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集聚现象。

其次,环境因素也是哮喘发病的重要诱因。其中,过敏原是导致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之一,如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这些过敏原会刺激患者的呼吸道,引发过敏反应,从而导致哮喘发作。此外,吸烟、空气污染、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也会增加哮喘的发病率。

最后,感染因素也是哮喘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支原体、病毒及细菌等感染源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一旦吸入感染源,将会直接损伤患者的呼吸道上皮,从而增高患者的呼吸道反应性,诱发哮喘的发作。

1.2哮喘的危害

症状方面的危害包括反复出现的哮喘咳嗽、胸闷、喘憋等,这些症状会对工作、生活甚至家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家中有哮喘病患者,反复发作会对家庭造成经济压力,对其他人的精神方面压力也会很大,尤其是小孩子有哮喘病时,不停发作,特别是夜间容易发作,整个家庭的精力牵扯会特别大。

病理方面的危害是哮喘病发病本身引起的危害。哮喘病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随着哮喘病反复发作,会对气道结构造成功能和结构改变。如果长期哮喘病发作,会造成结构改变,如引起气道重塑,慢慢发展为慢阻肺,变为不可逆的病理过程,导致呼吸困难可能长期存在。长期哮喘病发作可能导致气胸、纵膈气肿、肺不张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影响生命安全。

2.哮喘常用药物类别

药物治疗是控制哮喘症状的主要手段。具体的药物种类如下:

控制药物:这些药物主要用于长期维持哮喘的临床控制,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常用的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全身性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缓释茶碱、甲磺司特及色甘酸钠等。

缓解药物:这些药物主要用于在有症状时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包括速效吸入和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和全身性激素等。

3.不同类型哮喘药物使用的注意要点

糖皮质激素:最常用的是吸入给药方式,全身用药量少,副作用相对较小。吸入的鼻激素包括布地奈德、福提米松、丙酸、培力米松等,可以用于哮喘发作的控制。在病情严重时,如急性发作或重度患者,可能需要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

β2受体激动剂:分为速效和长效两种。速效的如沙丁胺醇,可以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缓解哮喘症状,但一般建议在有症状时按需求使用。长效的β2受体激动剂联合ICS是常用的哮喘控制药物,如福莫特罗、班布特罗等。

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可以扩张支气管,主要用于治疗夜间哮喘。

茶碱类:茶碱类药物也可以扩张支气管,并具有抗炎作用。但需要注意,茶碱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心律失常等,因此建议在饭后服用,并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哮喘症状。

4.哮喘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哮喘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定期随访:哮喘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医生,评估病情并调整用药方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联合用药:在哮喘治疗中,常常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联合用药可以更好地控制哮喘症状,减少不良反应。但需要注意的是,联合用药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避免过敏原:哮喘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避免吸烟和空气污染也是控制哮喘的重要措施。

备用药:哮喘患者应在家中常备一些缓解药物,如吸入性β2受体激动剂等,以便在出现症状时迅速缓解。但需要注意的是,缓解药物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治愈哮喘。

注意药物副作用:哮喘药物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头痛、恶心、心悸等。如果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调整用药方案。

总之,哮喘用药需要长期规范管理,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并注意定期随访和调整用药方案。同时,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药物副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大塘公立中心卫生院)

上篇:没有了
下篇:慢性肾炎的治疗策略和注意事项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3-11/13/004758.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