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偏高的个子,俊朗清秀的脸庞,明亮睿智的双眸,文气而不失热情,瘦削却显得刚强。这是河南永煤公司陈四楼煤矿生产科主任师宋成义给笔者的印象。他带着年轻大学生特有的热情和憧憬,在艰苦的煤矿行业,不仅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完成了大大小小技术革新项目70多项,累计为企业创造价值超亿元,连年被评为“技术革新能手”“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青春是什么?不同的人对青春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但对于宋成义来讲,他的青春是飞快旋转的天轮,是闪闪发光的乌金,是机器巨大的轰鸣,是百米井下照亮黑暗的那一束光!
宋成义出生于1988年11月,2011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同年,来到永煤公司陈四楼煤矿参加工作,先后在综掘二队、开拓二队、生产科担任技术员、技术主管、主任师,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
由于所学的专业为采矿工程,入矿后他主动申请去采掘一线锻炼实习,将学校里学习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来。工作中,他不怕吃苦,虚心向师傅请教,下班后,他认真翻阅图纸、规程等资料,很快就成为技术骨干。
2015年7月,宋成义到生产科担任工程设计专业负责人。作为年产450万吨煤炭的现代化大型煤矿,设计方案合理可靠是支撑矿井采掘接替平稳有序的先决条件。由此,他肩头的责任很重,既要立足当下、兼顾长远,更要充分发挥高超的智慧和前瞻的能力。
任现职以来,他负责工程设计120余项,其中参与编制采区设计20项,成功推广应用顺拉工作面、岩巷作业线、“110工法”沿空留巷、小煤柱沿空掘巷、大采长工作面、超前主动支护、岩巷综掘等先进技术,不断优化矿井生产系统、简化采掘布局,始终遵循设计方案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三煤组开采设计编制工作,为煤层接替有序创造有利条件。
宋成义始终坚持“设计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设计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设计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的工作态度,把各项工作想在前、干在前,在优化矿井采掘布局、简化生产系统、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减员降本增效、助推矿井采掘接替平稳有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突出的业绩、肯干扎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砥砺前行,未来可期
永煤公司陈四楼煤矿开采时间久,采面距离远、战线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特别是随着矿井的长期现代化开采,二煤层已行将开采完毕,亟需开发设计全新的三煤组采区及工作面,面临的设计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
衔接管理关系矿井每一步重要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设计和规划对矿井的发展至关重要。宋成义作为矿井设计人员,身上永远透着不服输、敢闯敢拼的劲头。他善于超前布局和超前设计,觉得这份工作必须谨慎细致,遇到越大的困难,他越能沉下心钻研。
针对陈四楼煤矿升级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后,灾害治理工程量大,开采技术条件恶化,矿井“三量”存在阶段性失衡的情况,宋成义通过分析提出九采区边界重新划分及工作面布置优化调整方案,将原十五采区下部煤柱资源及21504工作面资源合并至九采区,规划了2902及2904“大取长、大储量”工作面,利用九采区现有生产系统进行开采,提前解放十五采区下部煤柱及21504工作面煤炭资源约120万吨,有效保障了矿井未来5至7年内稳产高产。
经过多次科学论证,该矿通过了宋成义和其他攻关小组成员提出的将九采区由单翼布置调整为双翼布置,减少采区准备工程量1000余米,节省成本投入约2000万元;优化十八采区二煤开采设计方案,解决了大倾角煤层难以布置采煤工作面的问题,为快速掘进创造条件且利于安全管理,并减少采区准备工程量2075米,缩短采区准备工期约15个月,在增加单工作面储量的同时,实现首采区提前投产,有利于矿井采掘接替平稳有序。
宋成义特别注重创新提效,他经常深入井下现场,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利用小发明、小改造解决现场实际问题,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工程难题,其主导参与的创新成果获得了一等奖10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8项、四等奖25项。其中,成功实施无煤柱切顶卸压沿空留巷5000余米,规划大采长工作面8个,并将地面区域水害治理技术与井下定向长钻孔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大采长工作面由“三巷布置”向“双巷布置”转变,累计减少煤巷掘进工程量8000余米,增加煤炭资源回收量8.9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达1.85亿元。
阅尽征程好风光,更有胜景在前头。如今,宋成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执着的追求,继续在陈四楼煤矿这片“黑土地”上书写新的故事,创造新的辉煌。 (于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