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绝大多数为腺癌。为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子宫内膜癌远低于子宫颈癌,但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本病高于子宫颈癌,位于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高发年龄为58~61岁,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占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与宫颈癌比较,已趋于接近甚至超过,与长期持续的雌激素刺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或不育及绝经等体质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
一、病因
1.无排卵。如伴有无排卵型或黄体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者。
2.不育。尤其是卵巢不排卵引起的不育,患内膜癌的危险性明显升高,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15%~20%的患者有不育史。
3.肥胖。尤其是绝经后的肥胖,明显地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据统计,按标准体重,超重9~23kg,患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了3倍,如超重>23kg,则危险性增加10倍。
4.晚绝经。据有关报道,绝经年龄>52岁者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是45岁以前绝经者的1.5~2.5倍。
5.多囊卵巢综合征。在40岁以下的内膜癌的患者中,大约19%~25%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孩,以后发生内膜癌的可能性是正常月经同龄女孩的4倍。
6.卵巢肿瘤。产生雌激素的卵巢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约25%的卵泡膜细胞瘤并发子宫内膜癌。
7.外源性雌激素。许多研究指出了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和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者患内膜癌的机会是不用替代治疗的3~4倍,危险性大小与雌激素剂量,特别是用药时间有关。
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具有癌变倾向,属于癌前病变。
9.其他因素。家族史,有卵巢癌,肠癌或乳腺癌家族史者,患内膜癌的可能性较无家族史者高,经济条件较好,尤其高脂肪饮食者,也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在美国有人做过对照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在文化水平高、经济收入高的妇女中的发病率比文化水平低、经济收入少者明显升高,但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前者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较普通,时间长且肥胖之故,一般说来,子宫内膜癌在经济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不发达国家,在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
二、子宫内膜癌会有什么症状
1.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生长过程和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绝经后阴道出血为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病人的主要症状,90%以上的病人有阴道出血症状。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
2. 阴道异常排液,多为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有脓性或脓液性排液,有恶臭。
3. 下腹疼痛及其他症状,下腹疼痛可由宫腔积脓或积液引起,晚期则因癌肿扩散或压迫神经所致腰骶部疼痛;病人可能会出现贫血、消瘦及恶病质等体征。
三、如何预防子宫内膜癌
1、开展防癌宣传普查,加强卫生医学知识,教育更年期有异常出血、阴道排液、合并肥胖、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妇女,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早期诊断。
2、治疗癌前病史,对子宫内膜有增生过长,特别是有不典型增生患者,应积极给予治疗,严密随诊,疗效不好者及时手术切除子宫,若患者已有子女,或无生育希望或年龄较大者,可不必保守治疗,直接切除子宫。
3、有妇科良性疾病时,最好不采用放疗,以免诱发肿瘤。
4、严格掌握雌激素使用的指征,更年期妇女使用雌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应用孕激素以定期转化子宫内膜。
5、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有密切随访或监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治疗后应密切定期随访,争取及早发现有无复发。
(作者单位:河南省登封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