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关于魏源《海国图志》的几点新思考

作者 □ 邵阳学院 曾金花
2024年12月18日

魏源《海国图志》是晚清开明知识分子认识世界的重要表现与成果,对近代东西方文明互通与知识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体现了“强不凌人、弱不甘后”的中华处世智慧,也激励后世谱写“新时代的《海国图志》”,对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融合及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着重要启示。

认识世界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由湖南邵阳人魏源(1794-1857)编著的《海国图志》便是晚清开明知识分子认识世界的重要表现与成果,其1852年最终撰著完成时为一百卷。该书的主体内容是世界历史地理知识,齐思和曾说《海国图志》“可谓当时新学之百科全书”,是“世界史地最详备之教科书”。学界围绕《海国图志》的世界知识研究,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展现其宏大的世界历史与地理体系及其资料来源;二是突出“师夷长技”思想的渊源与意义;三是彰显《海国图志》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四是体现《海国图志》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本文尝试从文明交流互鉴等多维视角对《海国图志》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及启示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 《海国图志》构成近代东西方文明互通与知识交流的桥梁

《海国图志》包括75幅地图和88万余字的文字内容。全书分为“图”、“表”、“志”、“议”四个部分,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其中,“图”部分包括沿革图、全球图、大洲图、区域图等,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世界地理知识;“表”部分则通过列表形式展示了各国的疆域、人口、物产等信息;“志”部分详细记录了各国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议”部分则是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评论。第一位将《海国图志》译介到西方的德国传教士郭实腊(Guetzlaff)认为《海国图志》就是“一本大杂烩”,真正吸引西方人关注的是其中所涉猎的东方国家人文历史地理,这在当时的西方是难得一见的资料。如英国汉学家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在阅读完郭实腊对《海国图志》的评论后,便节译了《海国图志》六十卷本中的日本部分,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西方了解古代东方历史地理的欲望与需求。与此同时,日本、朝鲜等东方国家接受与传阅《海国图志》,除了出于关心海防建设外,很大程度上更是出于了解西方情况的需要。因此,尽管《海国图志》中的世界历史地理知识现在看来简单粗略,甚至在某些地方还有错误或瑕疵,但在近代世界它却成为了联结东西方知识的一种纽带,也成为近代中国世界观念的雏形。

二、 《海国图志》承载“强不凌人、弱不甘后”的中华处世智慧

《海国图志》的创作背景与内容不只体现家国情怀与爱国精神,它还包含自我与他者相处的哲理。《海国图志》记载有关古代东方朝贡体系与历史的介绍,多处体现古代中国与周边弱小国家的和谐共处,“强不凌人”;面对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主张“师夷长技”、自我反省、向上学习,“弱不甘后”。这种处世智慧不仅有利于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对个体之间的和谐关系也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当今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时代,在家族本位逐渐衰落、个人主义日渐盛行的时期,如何处理个人与他者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自我,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的必修学问与美好生活的精神之源。践行与推广这种处世智慧,不仅可以彰显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国际因应之道,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国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了解,有效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而且也能引导每个个体心中常驻一个“大我”,善于做弱者的同时更善于做强者,减少内耗与周身戾气,让心灵得以安宁的同时也能让社会更加和谐与美好。

三、 《海国图志》成为激励后世“睁眼看世界”的不朽丰碑

《海国图志》通过介绍世界各地的历史与文化,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包容与尊重。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加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越丰富,思想才越发豁达;对文明普遍性的认知越深刻,观念才越发包容;对文明多样性的理解越透彻,现代化的道路才越是接地气。文化竞赛是未来竞争的主要赛场,做优文化与输出文化二者并行不悖。一方面,坚持做好案头研究,让世界知识与时俱进,谱写“新时代的《海国图志》”,为社会储备系统的世界知识及溯源,以更开阔的视野、更丰富的内容展现世界文明的普遍性与多样性,认清自身文化的特征,提高文化的批判力与自信心。另一方面,坚持从书里走向书外,从国内走向国际,运用新时代的各种新传媒与技术支撑,以“短、平、快”的方式在更大范围、更多层次上了解世界最新动态与多元化特征,从而增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与认同,进而树立文化创新精神,坚守文化底蕴建设,在包容中谋共存,在共存中谋发展,在发展中谋共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海国图志》对近代东西方文明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体现了自我与他者相处的中华智慧,是激励后人开放创新、自信包容的典范。在全球化纵深发展的今天,反全球化逆潮也日渐高涨,如何在世界舞台寻求立足之根,如何让本民族文化长盛不衰,如何在矛盾与差异中谋求合作与共存,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融合,成为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也反映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

课题来源: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课题名称:“文明互鉴视阈下的《海国图志》研究”

项目编号:19YBA306

上篇:汲濂溪文化之智,圆湖湘教育之梦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4-12/18/022883.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