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骨科护理中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作者 □ 潘帅
2024年12月18日

骨科手术是治疗骨折、关节疾病等骨科疾病的常见方法,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因此,对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至关重要。 以下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方面,介绍骨科护理中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一、术前评估与预防

1. 全面的术前评估:在手术前,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手术风险。对于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术前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 预防措施:术前应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凝药物等,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二、术中操作规范

1. 体位管理:在手术过程中,要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防止因体位不当导致的并发症,如坠床、继发性脊髓神经损伤等。轴线翻身技术是一种常见的体位管理技术,可防止脊柱和关节的进一步损伤。

2. 无菌操作:术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术后监测与处理

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2. 切口和引流管观察:术后应定期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注意有无红肿、疼痛、渗出等感染征象。对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应观察引流量、颜色、性质等,防止引流不畅或感染。

3. 功能恢复观察:术后应关注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如关节活动度、肌力等,及时发现功能障碍并进行康复训练。

4. 并发症处理:

感染:术后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切口红肿、疼痛、渗出等。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血栓形成:术后血栓形成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护士应定期进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及时发现血栓形成。

对于高危患者,可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一旦发生血栓形成,应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

神经损伤:术后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康复训练。

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术后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护士应定期进行X光片检查,观察内固定的稳定性。一旦发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应及时进行翻修手术。

总之,骨科护理中的术后并发症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通过全面、系统的管理方法,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九医院/巨鹿县医院)

上篇:骨折患者从紧急处理到康复外科护理指导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4-12/18/023019.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