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纺织材料和纺织技术的发展贯穿在整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当中,也与中华文明不断进步紧密相连。中国的纺织业的历代传奇人物都为当今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之路铺满了鲜花。如今,这种开拓和创新精神在王园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相信不久的将来,她会再度让中国纺织业一路繁花。
砥砺前行
王园从事纺织业是带着使命的。小时候,她的家乡唯一驰名全国的企业就是一家叫作仪征化纤的纺织品企业。而王园也早早就在心里给自己树立了目标:长大进入这家企业工作。因此她高考时的志愿几乎都与纺织业相关。
临近大学毕业时,她接触到了中国一家最好的民营纺织集团,从此正式走上纺织业的从业之路。
2010年的某一天,王园忽然发现自己的职业生涯似乎遇到了瓶颈。于是,她决定自己创业,并去南京考察市场。经过考察,王园开始盯上了服装外贸出口这块儿。她发现这些服装进出口公司需要大量的面料,而且他们的面料来源也非常单一,所以造成了市场非常大的认知盲区。于是,王园下决心在这个领域进行突破。于是,她果断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那段时间,王园像“打了鸡血”一般,甚至熬夜开车都成为她工作的常态。她说那个年代,做服装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那时候王园不但要去调配服装厂、辅料厂和面料厂,还要调配这条业务链上所有的环节。有时候厂家看到国际上发布流行趋势后,就直接甩给王园一张图片,让王园按照这张图片的要求去寻找面料。通常情况下,王园在两天之内都能够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为了不拖客户后腿,王园怕面料厂商反馈太慢,都是自己直接开车过去选型。实在来不及的,她就安排南京中央汽车站的客车司机,给对方钱委托他们帮忙托运。
即使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中,王园也没有放弃,她一直向着自己的目标,砥砺前行。
创新成就
2014年,王园在绍兴成立了曼朵进出口有限公司,从事国际纺织贸易业务。王园说这是一个让她蜕变的平台,也是托起她职业生涯的丰碑。
在公司成立后,为了迎合不同区域客户的需求,王园经常要去世界各地考察,她有一个客户是西班牙最大的家纺公司,她为这家公司提供了面料。但货到西班牙后,由于客户没有进行第三方验货,货到大半年后才突然发现问题。对方突然发了一封邮件过来,说试单的面料大幅度缩减,车间对王园的产品进行了投诉。等对方把证据发过来后,王园才发现这些面料上有很多污渍,这让王园非常恼火。在复盘整个供应链系统后,王园决定进行改变。
此后,王园带领团队开发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数字智能系统。王园说由于面料都是卷起来成捆状,所以疵点在什么位置的检测就非常重要。现在只要通过电脑,这些疵点都会一览无遗。
王园的这款数字智能质检系统,让她迅速名声大噪,也间接带动了整个行业进行智能化改革的步伐。
为解居家办公需要相对得体着装,应对随时召开线上会议的需求,王园开始寻求新的解决方案。王园把公司所有的面料都改成梭织面料。因为梭织面料稍微有些挺阔有型,不像针织那么随性。这一改变,成就了王园。
不久,王园又带领团队研发了一种防止面料翘起的针织面料固定设备。王园说其实这种现象在纺织行业非常普遍,但却无法引起人们的重视。王园说这是因为他们没看到背后的问题所在。
因为现在很多剪裁车间都是通过机器自动化剪裁的,所以但凡面料卷边,都会浪费很多材料,而且及其不易被质检工人发现。而一旦发现,就需要进行停机检查,浪费极大。问题看似很简单,但却困扰了同行多年。
那一段时间,王园几乎吃住都在工厂,带领团队一遍遍做实验,希望用工程力学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在经历几个昼夜的疲惫实验后,王园几乎要放弃,突然一个灵感闪现在她的脑海:能否在验布打卷的过程中设计一个装置呢?找到问题的症结后,王园很快投入了实验。令王园欣喜的是,这个问题顺利解决了。王园算过一笔账,单纯这么一个小装置,当年为企业节省了数百万美元。而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行业内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
王园发明的另一项专利是:一种防褶皱的面料烘干设备。王园的这个创意来自一个做衬衫的客户。多年来,棉制品、丝棉制品、丝绸制品和棉麻制品出现褶皱都被视为正常现象。但做成衬衣或者服装时,就需要不断进行熨烫,非常容易引起消费者投诉。所以客户最终把这个问题抛给了王园。
王园经过多次实验后,改变了行业内之前普遍使用注入剂防止褶皱出现的问题。于是,她研发了一种在染厂能够应用在烘干机上的装置,在面料打卷的过程中对面料进行烘干,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
专利的发明,以及智能系统的研发,让王园在整个纺织行业风生水起。不但大大提升了自身企业的竞争力,更是为整个行业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今,王园开始关注产业环保的问题。她从自身出发,不但对自己企业有环保要求,对上下游企业也给出了相应的环保标准。除此之外,王园正在筹备一件大事:成为行业内某项认证专家,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再添助力。
(阿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