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风湿免疫科门诊,常常能遇到这样的患者:明明一直在积极治疗,可病情却总是反复。其实,除了规范的医学治疗,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对风湿免疫病的影响也不容小觑。风湿免疫病是一大类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都属于此类。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痛苦,还容易因生活中的“雷区”而加重病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容易被忽视的“雷区”。
一、饮食雷区
高盐食物:对于患有风湿免疫病的患者来说,摄入过多高盐食物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像咸菜、腌肉等,其中的钠离子会使人体水分潴留,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和肾脏的工作压力。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本身肾脏就可能受到累及,过多的盐分摄入会进一步损害肾功能,使病情恶化。长期高盐饮食还可能引发或加重水肿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脂食物: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食物也是风湿免疫病患者需要警惕的。这类食物会导致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血液循环。而良好的血液循环对于关节和肌肉获取充足的营养和氧气至关重要。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例,血液循环不畅会使关节局部的炎症物质难以排出,加重关节疼痛和肿胀,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刺激性食物:辣椒、花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黏膜。许多风湿免疫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这些药物本身就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如果再食用刺激性食物,会雪上加霜,引发胃痛、胃胀、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胃肠道功能受损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免疫力。
二、生活习惯雷区
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过度劳累都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免疫力下降。对于风湿免疫病患者而言,免疫力的波动是非常危险的。比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过度劳累后可能会引发脊柱疼痛加剧,病情活动频繁。长期过度劳累还会使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弱,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延缓病情的缓解。
熬夜: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人体在睡眠过程中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而熬夜会干扰这一过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熬夜后,可能会出现面部红斑加重、脱发增多等症状。因为熬夜会使身体的免疫调节失衡,导致自身抗体产生异常,进一步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
不注意保暖:寒冷和潮湿是风湿免疫病的常见诱发因素。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大,如果不注意保暖,关节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受凉后,关节疼痛和僵硬感会明显加重,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困难的时间也会延长。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还可能使病情迁延不愈,增加关节畸形的风险。
三、心理调节雷区
长期焦虑抑郁:风湿免疫病是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容易反复发作,这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免疫系统。例如,焦虑情绪会使人体分泌过多的应激激素,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促进病情的稳定。如果患者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负面情绪会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
缺乏信心:有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看到病情没有迅速好转,就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自行停药或减药。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风湿免疫病的治疗需要时间,药物起效也有一定的过程。随意停药或减药会导致病情反弹,使之前的治疗功亏一篑。患者应该积极与医生沟通,了解疾病的治疗进展和康复过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风湿免疫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格外注意,避开这些“雷区”。从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到注重心理调节,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病情的控制和康复。患者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积极学习疾病相关知识,主动调整生活方式。同时,家人和社会也应该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医生也会在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建议。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让风湿免疫病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地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回归正常生活。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医医院(柳州市壮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