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大学新生而言,虽然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6年英语,却不知大学英语应该怎么学习。上课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学习了一学期大学英语,不仅感觉知识没学到,还觉得英语水平下降了。解读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可以发现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做好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为了使大学英语教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使之与高中英语教学实现自然衔接和过渡,笔者针对本独立学院已完成一学期大学英语学习的大一新生进行相关的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大一学生在适应大学英语学习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教学策略。
一、关于学院学生高中和大学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本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和会计专业共80位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学生英语水平、高中英语学习情况以及大学第一学期英语学习情况。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汇总发现,参加调查的80位学生中,44%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属于中等水平,42%属于较低水平;50%学生认为自己英语词汇量在2000词以下,认为自己词汇量在2000-3000之间的学生仅占2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学院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普遍偏低,英语词汇量较小。
对于高中学习效果,42%学生表示满意,49%学生表示感觉一般,约9%表示不满意。由此可见,学生们对于高中学习效果是基本满意的。对于高中英语学习的重难点,30%学生认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点,26%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重点是应试能力,24%认为是语法,20%认为是词汇。37%的学生认为高中英语学习最难的是英语语法,35%的学生认为高中英语学习最难的是英语听说能力,20%认为是词汇记忆。由此可见,高中英语学习中,学生们重视英语语法的学习,认为英语语法和听说很难。对于高中每周10多节英语课的课程安排和繁重的课后练习、作业,超过60%的学生觉得合适,比较满意。关于课后英语自学的方式调查中,65%的学生课后自学时间用于完成课后作业,25%的学生用于复习课本内容,只有10%的学生在自学中阅读或观看英语课外资料。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中阶段繁重的课程安排和海量的练习题是学生们英语学习效果的根本保证。
对于大学学习效果,66%学生表示满意,29%学生表示感觉一般,约5%表示不满意。对于大学英语学习的重难点,63%的学生认为是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15%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重点是应试能力,12%认为是词汇,10%认为是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影响大一新生适应大学英语学习环境的主要因素的调查中,57%的学生认为自己听力差,听不懂老师的课堂英语是导致难以适应大学英语学习环境的主要因素,14%的学生表示对教材内容不感兴趣,10%认为课本生词太多。由此可见,大学英语的学习中,学生们对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非常重视,然而,听、说却也是影响学生们大学英语学习的主要障碍。对于大学每周3节英语课的课程安排,超过50%的学生觉得课程偏少;约78%的学生每天用在自学英语的时间不到1小时,其中有27%的学生仅偶尔看看英语,6%的学生几乎不看英语。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高中英语学习向大学英语学习过渡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依赖教师的引导和课后海量的练习。进入大学后,学习时间骤减,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但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在课后自学仅局限于完成课后作业或复习课本内容,很少主动阅读或观看英语课外资料。
(二)学生英语水平基础薄弱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们在高中阶段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普遍偏低,大多数学生词汇量在2000以下,仅有少数学生词汇量达到2000-3000,词汇量不足。这种薄弱的基础使得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难以迅速适应大学英语的学习要求,尤其是在听说能力方面。
(三)课程设置与学习需求不匹配
高中英语课程以教材为核心,内容相对固定,学生主要围绕教材进行学习和练习。而大学英语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多样。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难以适应新的课程设置和学习要求。
(四)难以适应学习动机的转变
高中英语学习的主要动力是高考压力和未来就业需求,而大学英语学习则更多地与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和就业需求相关。这种学习动机的转变使得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缺乏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如果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三、独立学院背景下高中英语向大学英语过渡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我院大部分学生是缺乏学习英语的内驱力的,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意识趋于薄弱。作为独立学院的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充分利用线上课程学习平台、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以任务型教学方式为主导,布置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利用教学平台的学习数据和反馈信息,跟踪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适时地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并对自主学习任务强度和难度进行一定的调整。
(二)重点加强语言应用能力——听说能力的训练
独立学院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英语水平普遍缺乏自信,不愿开口,害怕犯错。因此,对于我院学生,更应多给予听说训练。首先,要适当调整大学听说任务的难度。比如,在布置学生口语表达任务时,给予简单的参考句型和相关词汇,降低学生口语任务的难度。此外,可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配音、角色扮演等,增加听说练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从能完成简单任务逐渐过渡到能完成较复杂、有一定难度的任务,逐渐培养起学生对英语听说的兴趣,建立学生对自己听说能力的自信。
(三)优化课程设置
在大学新生入学初期,适当开设相应的衔接课程,帮助学生回顾高中英语学习内容。衔接课程可以包括词汇拓展、语法复习、听说训练等,旨在帮助学生实现平稳过渡。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真实且具有挑战性的语言任务;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集思广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借助人工智能和网络资源,增加学生背景知识输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为课堂上的输出做准备。
(四)激发内在学习兴趣
在大学英语第一堂课,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并不仅限于卷面上的成绩。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实际价值和作用。
四、结语
由于大学英语学习与高中英语学习存在脱节问题,这就需要合理的衔接策略帮助学生从高中英语顺利过渡到大学英语。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者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归纳,有意识地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顺利渡过这一过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