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3年11月3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健康百科 消化性溃疡诊疗知识 骨质疏松的类型及发病原因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骨质疏松的类型及发病原因

□王兴宇

骨质疏松是临床中常见的代谢性骨病,表现为骨密度严重下降,造成骨骼结构发生异常变化,患者临床表现为骨痛、乏力、骨折、脊柱变形,髋关节、脊柱、腕关节、肋骨是常见的骨质疏松发生部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后愈合难度较大,严重时会造成患者长期卧床、心情抑郁,同时会诱发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对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骨质疏松的症状

1.1疼痛

骨质疏松患者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原因是骨吸收对骨小梁造成损坏,患者在起床、久坐起身时疼痛较为严重,充分运动后可以有效缓解疼痛。

1.2驼背

由于脊椎当中含有大量的骨松质,当骨质疏松发生后,骨松质会大量减少,脊椎会发生前倾,造成患者驼背,其身高也会缩短3—6mm。

1.3骨折

骨质疏松发生后,患者的骨骼强度明显下降,相应的支撑性能、抗打击性能也会下降,当受到外界冲击时容易发生骨折,其中椎体、桡骨远端、肱骨近端、骨盆、髋骨是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部位。

2.骨质疏松类型

2.1Ⅰ型骨质疏松

Ⅰ型骨质疏松也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绝经后,雌激素分泌水平严重下降,相应的骨流失速度会加快,具体表现为骨钙下降、骨质脱钙、骨小梁密度下降。临床中将Ⅰ型骨质疏松进一步细分为早期、晚期,其中早期主要表现为骨量快速减少,晚期主要表现为骨量缓慢减少,同时患者伴有发生甲状旁腺激素亢进的风险。

2.2Ⅱ型骨质疏松

Ⅱ型骨质疏松也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常发生于7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人群的骨组织伴有显著的退化现象,同时骨密度显著下降,骨脆性显著上升。

2.3特发性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当中的典型类型,主要发病群体为青少年、青壮年,现阶段临床中初步认为遗传因素是主要的发病原因。

3.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

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营养因素、运动因素是临床中常见的骨质疏松发生原因。

3.1内分泌因素

(1)性激素。性激素水平与人体骨量呈正比关系,大部分人的性激素水平都会伴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相应骨量也会随之减少,骨质疏松会逐渐加重。Ⅰ型骨质疏松患者因性激素分泌不足增加骨折发生风险,其中髋关节相比其他部位具有更高的骨折发生率。

(2)降钙素。甲状腺细胞是产生降钙素的主要场所,而破骨细胞存在大量的降钙素受体。当降钙素与受体结合后,细胞当中的环磷酸腺苷数量会上升、蛋白激酶被激活,相应的破骨细胞活性下降,增加骨质疏松发生风险。

3.2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造成的骨质疏松,具体表现为骨密度不足,其中VDR基因、ER基因、TGF-β基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1)VDR基因。维生素D对于调节骨代谢具有重要作用,VDR基因通过结合维生素D受体达到骨代谢调节的效果,当VDR基因表达异常时,相应的骨代谢也会出现异常,使得骨质结构异常,进而增加骨质疏松发生风险。

(2)ER基因。ER基因是雌激素受体,当ER基因表达异常时,雌激素无法与受体进行有效结合,相应的雌激素水平会下降,进而加速骨转换率、骨量流失,使人体发生骨质疏松。

(3)TGF-β基因。正常人体骨骼当中含有大量的TGF-β基因,为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协调作用搭建通道。当TGF-β基因表达异常时,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协调效率下降,难以生成足量的骨组织,导致骨组织不能维持正常形态,增加骨质疏松发生风险。

3.3营养因素

维持骨组织的正常状态需要足够的钙、磷、蛋白质、维生素D,当人体对这些元素摄入不足时,骨组织会发生异常,增加骨质疏松发生风险。

3.4运动因素

人体年龄增加的同时,骨密度会呈现下降趋势,相应的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增加。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骨质、刺激骨小梁,使骨骼的抗压能力得到增强。运动量不足会增加骨脱钙的发生概率,骨质疏松发生率也会因此提升。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图片来源:千图网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