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建飞
脑梗塞,俗称“中风”,是一种由脑部血管异常导致的危急健康问题,涉及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影响脑细胞的生存。深入了解预防和响应措施对于减缓患者苦痛和提高存活率至关重要。
1.脑梗塞的病理机制与分类
1.1脑血管阻塞的机制:脑梗塞常发生于血液流动受阻,如血栓阻塞、斑块堆积或血管收窄,从而削减至关脑区的血流,引致细胞因缺氧和营养不足而受损。动脉硬化或血管内膜炎等病理过程可能加剧血液循环的困难,增加进一步血栓形成的危险。
1.2脑梗塞的主要类型:缺血性脑梗塞,作为最常见的类型,涉及血管内部的障碍引发血流中断。
2.脑梗塞的风险因素
2.1可控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生活习惯如吸烟在内的风险因素是可调控的,适当的预防策略和生活方式改变可以显著减少发病风险。
2.2不可控风险因素:年龄增长、男性性别、家族遗传史等因素属于不可控范畴,但认识到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可以促使高风险个体采取更积极的预防措施。
3.脑梗塞的预防措施
坚持科学的饮食原则,如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以及保持规律的体力活动,都是预防脑梗塞的基本措施。此外,戒烟和限制酒精消费也是减少脑血管事件风险的重要部分。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包括血压、胆固醇、血糖等指标的监测,对于早期发现潜在风险因素至关重要。尤其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更需密切关注这些指标。对于存在多个脑梗塞风险因素的个体,实施更为频繁的监测和早期预防措施显得尤为必要。这可能包括药物干预,例如降压药、调脂药物,以及生活方式的综合调整。
4.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4.1急性期的神经症状:在脑梗塞急性发作期,可能出现如单侧肢体无力或麻痹、突发的语言障碍以及意识程度的减退等典型症状,这些症状的快速识别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4.2诊断技术的应用:诊断脑梗塞主要依赖于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其中,脑CT和MRI是评估脑组织损伤程度和梗塞范围的关键工具,而通过血管造影可以详细了解血管阻塞的位置和程度。
5.脑梗塞的治疗与康复策略
在脑梗塞急性期,立即的医疗干预是关键。这包括静脉溶栓治疗,尤其是在梗塞发生后的黄金时间窗内给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用于溶解阻塞血管的血栓。同时,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用于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再梗塞的风险。对于合适的患者,抗凝治疗例如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也可能用于预防血栓形成。脑梗塞康复是一个多学科的过程,涉及物理疗法师、作业疗法师和语言病理学家。物理疗法着重于恢复肢体功能,如力量、平衡和协调。作业疗法则旨在帮助患者重新获得日常生活技能,如自我照顾和家务。语言疗法对于有沟通障碍的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旨在改善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认知疗法也可能包含在康复计划中,尤其是当患者表现出记忆、注意力或问题解决技能的障碍时。外科手术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适用于治疗颈动脉狭窄,以恢复颈部血流并减少未来发生脑梗塞的风险。颅内血管病变可能需要血管内手术,如球囊成形术和支架置入,这些手术目的是扩张狭窄的血管并维持血流。对于溶栓疗法无效或不适用的大血管闭塞患者,可以考虑机械性血栓抽取术,该手术通过物理方法移除血栓,恢复血管的通畅。
6.结语
在预防和应对脑梗塞的战斗中,生活方式的调整与医学干预的及时性是双管齐下的关键。日常中,注重营养均衡的饮食和规律性的体育锻炼至关重要;而在医疗领域,快速且精确的治疗策略是减轻脑梗塞带来影响的决定性因素。提前预防与早期诊治,结合健康生活习惯和医疗科技的最新成就,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同时提升患者的康复质量和预后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