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都在说,孩子进入两岁这个时间点儿,变得特别黏人,一刻也不想和妈妈分开,连去卫生间也不放过,活像个“小尾巴”。一旦没看见妈妈,孩子就会又哭又闹,讲多少道理都不管用。孩子恨不得让妈妈变成袋鼠,做什么都带着他,这让很多妈妈都感到头疼。
两岁孩子黏妈妈,把妈妈当作安全港湾,属于正常的依恋行为,符合其心理成长过程,而且适度黏人可使孩子感到愉快、满足。但如果孩子太过黏人,影响到了他与别人的交往和生活,就需要妈妈严肃对待,逐步纠正其行为。
原因01.
妈妈经常包办代替,
孩子缺乏独立性与自信心。
建议:
妈妈要适度放手,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同时增强其独立性。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他去尝试,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过多地干涉和保护,以增强其自理能力。
适时地请孩子做妈妈的“小帮手”,在任务完成之后向他道谢,使其获得成就感,变得更自信。
带孩子外出时,要注意引导孩子发掘乐趣,提高其认知能力。当然,当他能够独立做事或玩耍时,妈妈也要通过语言或动作对其表示赞许,让他为自己而自豪。
此外,妈妈还要加强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避免孩子词不达意,安全感不足。
原因02.
妈妈不辞而别,
破坏了孩子建立的亲子间信任感。
建议:
通过游戏和实际言行,让孩子重建对妈妈的信任。
首先,妈妈可以与孩子做简单的捉迷藏游戏、寻找类游戏,让他懂得看不到不等于没有了,明白妈妈还会回来的道理。
其次,妈妈在离开孩子之前,要对他讲清楚自己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用言行帮孩子构筑安全感,避免孩子误以为妈妈不回来了,从而失去信任。
同时,妈妈可以在家有意识地锻炼孩子,逐步延长自己每一次离开的距离与时间,让孩子慢慢习惯分离。此时,如果孩子能够拥有一件妈妈的常用品,将能更好地让他感受到爱,更好地纾解他的焦虑。
原因03.
孩子的交际圈过于狭窄,
缺少其他人员的加入。
建议:
适当缩减妈妈的陪伴时间,让孩子适应与他人相处。
生活中,可以给爸爸机会,让爸爸更多地陪伴、照顾孩子,带着爱意地回应孩子,完成亲子小任务,让爸爸逐渐成为孩子心中可以信赖的存在。
游戏时,可以将一对一的双人游戏改变为多人游戏,让其他家庭成员也参与进来,久而久之,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多样的亲密关系。
平时,爸爸还可以定期带孩子外出,鼓励他与同龄人玩耍,结交玩伴,拓展自己的交际圈。
原因04.
亲子之间缺乏感情交流,
孩子缺乏高质量的陪伴。
建议:
陪伴要与孩子融为一体,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陪伴只会导致事倍功半。所以,妈妈需要保证陪伴有效,每日抽出时间专门同孩子游戏、聊天,增加感情交流,带他提升各项能力,帮他建立更为完善的亲子关系和强大的心理。
在孩子易黏人的时候,如临睡前、生病时、疲劳时,要理解孩子,尽量满足他的情感需求,给予他拥抱安抚,陪他听舒缓的音乐,给他讲绘本故事,让他明白避风港一直都在。
◆馨虎智乐园◆
馨虎到家,陪伴成长,育儿不迷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龄人的陪伴不可或缺,这也是解决分离焦虑的好方法。然而,由于孩子活动范围和社交能力的局限性,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馨虎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空缺。馨虎通过在绘本和视频中展示的良好习惯和正向引导,会逐渐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和榜样。
馨虎的存在有助于解决孩子在0~3岁这一关键成长期可能遇到的分离焦虑问题。通过与馨虎的日常互动,孩子能够感受到一种持续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对于他们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初步建立至关重要。馨虎的故事和活动鼓励孩子学习社交技能,如共享、帮助他人、表达自己等等,从而为孩子提供一个积极健康成长的环境。
入园前,馨虎通过故事和游戏活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塑造积极的性格,促进心理健康,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入园后,馨虎继续为孩子提供支持,帮助他们适应园所生活,遵守规则,管理情绪,以及大胆地进行社交表达。
此外,馨虎还为父母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参与孩子的世界。通过馨虎,父母能够实现与孩子的眼对眼、心连心的沟通,更容易聆听和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使父母的陪伴更加有意义和高效。
综上所述,馨虎能够帮助孩子在情感、社交和认知等方面健康成长,同时也加深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连接和理解。
总之,解决孩子太黏妈妈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要帮孩子培养安全感。父母要正确认识、理解孩子对自己的喜爱和需要,以适当的方法帮他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馨虎家庭早教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