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市场信息报讯 9月19日,教育部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调研和指导专家组一行五人,在山西省、市、区相关负责人陪同下,来到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两所科学教育实验校开展实地调研和指导。
此项工作由教育部教材局组织开展,旨在深入了解区域和学校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主要举措、工作成效、典型做法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并提出进一步工作建议。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参观、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双西小学和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校作为太原市具有典型实施经验的小学和初中代表,接受教育部专家组的调研和指导。
在双西小学,专家组观看学生表演的科学课程与山西非遗文化融合的皮影戏《夺宝莲花洞》,体验同学们爱玩的科学游戏“智取兵乓球”,向同学们询问“制作立体小菜园”等科学教育成果,听取学校负责人的相关汇报,深入了解了双西小学落实“提升科学素养行动”的典型做法和经验。
双西小学依托“一核三线三融合”架构体系,重点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的“科学素养提升行动”,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以科学教育撬动课程教学改革深化推进。“一核”指的是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三线”是科学教育实施的三条路径:课堂主阵地、馆校合作、家校社共育;“三融合”是指科学教育与其他学科、科技研学、人文教育三者相融合。专家组认为,双西小学架构了自主包容、开放多元的课程,体现了“五育”融合,实现了校本课程的特色化、个性化。
在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校文源巷校区,专家组观看了学生借鉴飞机逃生系统发明的智能逃生系统、远程智能食堂生态系统、新型喂鸭器、仿嫦娥月球登陆车、能充电的高速路面、已被转化应用的可变交通路牌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成果,深入了解学校“志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深切感受学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的“科学素养提升行动”为突破口,带动促进“教学方式变革行动”的持续深化。专家组认为,该校科学教育课程资源丰富,打通了科学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选修特色课程的壁垒,尤其很好地落实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关于科学课程设置的弹性规定。
近年来,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校有1000名学生获得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奖项,师生获国家专利8项近20人。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参与率为百分之百,获奖率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学校致力于打造科学教育强校,以“双态课堂”为底色,依托“选课走班”机制开设科技特色课程,科技类特色社团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常态化开展科学研究与实践。这些硕果源于学校“一标·双课·两机制”育人体系。“一标”为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双课”指从2014年开始推行的动静“双态课堂”教学模式;“两机制”是从2009年开始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冠军赛”的德行养成机制和从2015年开始的“选课走班”的潜能开发机制。
两所学校丰富的课程资源建设,个性化的校本特色,体现了“引科学教育之光,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思路。迎泽区从县域层面全力推行创新科学教育“114N”工作思路,构建了以科学素养培养为核心,以一站三单五自主科学教育工作机制为基石,以四大工程为支柱,以N个一百成果为展现的全方位科学教育体系,为迎泽区科学教育的升级换代注入了强大动力。
(田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