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380项职工优秀创新成果获上级表彰,完成55项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430项小改小革成果在全矿推广应用,累计创效3.6亿元。32名85后、90后走上中层管理岗位,14人入选集团中层人才库……以创新赋能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场景,正在山东能源兖矿能源东滩煤矿不断“上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随着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不断深入,东滩煤矿乘势而上,大力实施全员创新企业提升工程,被评为国家级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矿井,入选全国煤炭行业数字矿区典型案例,并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双十佳”煤矿、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科技创新优秀单位、山东能源及济宁市全员创新企业等百余项荣誉。
理念革新,机制谋新
全员创新环境不断拓“新”
2月27日,召开“精益改善项目”立项评审会;5月7日,启动人才培养“金领”工程,积极推进实训基地建设;6月13日,参加兖矿能源职工小改小革创新成果表彰会暨首届劳模(工匠)论坛和全员创新创效成果展;8月23日,召开上半年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考评会……
步入新时代,东滩煤矿深刻意识到煤炭资源的有限性与科技创新的无限潜力,坚持把全员创新作为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成立全员创新活动领导小组,跨越业务界限,融合互补优势,构建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主导、全员参与”的创新组织体系。设立24个由车间工会引领的职工创新创效服务工作站,并组建了职工创新创效专家咨询委员会,吸引采矿、掘进、机械、运输、通风等各领域的高层次技能人才加入,初步形成了一个全要素、全链条、全员参与的创新生态系统。
凸显普通劳动者价值创造能力,有效传承企业群众性技术创新工作经验,有力践行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东滩煤矿研究制定了各种工作机制性文件18个。建立完善了从课题征集、审核立项、张榜招标、揭榜挂帅、创新攻关、资金支持到专家指导、验收评审、转化推广的九步闭环工作流程,实现了岗位全覆盖、业务全流程、职工全员参与。全员创新工作全方位融入嵌入矿井安全生产,实行一体化综合考核评定,确保每一天都在实践和创新。
10月15日,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主办的全国煤炭行业劳模工匠助企活动在东滩煤矿举办,与会劳模工匠对东滩煤矿给予高度评价:不仅仅满足于当煤炭的搬运工,而是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省“走在前、挑大梁”的号召,从创业迈向创新,持续为全省能源产业贡献高质量产品、技术和人才。
载体焕新,平台更新
全员创新舞台持续创“新”
巧妙搭配食材、完美展示刀工、精准把握火候,金鱼酥、飞燕归巢、富贵鱼丝,道道精美菜品给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餐厅、客房服务员自信大方、动作娴熟,碗筷盘勺杯摆放恰到好处、餐中折花别致可爱,翻飞的床单犹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让人赏心悦目……这是东滩煤矿中式烹调师、面点师、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专业技能比武的情景。
为了进一步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东滩煤矿每年都会举办矿全员岗位技能大比武和巾帼岗位技能超越赛。2024年,组织了各层次工种的小型多样技术练兵比武活动达200场次。在兖矿能源技术比武中,东滩煤矿荣获了10个第一名,获奖总成绩位居首位。有3人在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一等奖,构建了能量强劲的创新磁场。
在东滩煤矿,创新工作室成为职工们提升技能、实现创新的重要平台。潘兴波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这里,职工们不仅可以接收到来自“齐鲁工匠”“煤炭行业劳动模范”“山东省首席技师”等领衔专家的悉心指导,还可以通过课题化、项目化的模式,参与到先进设备的应用转化、现场生产工艺的优化、先进操作法的推广等工作中来。
自2021年以来,聚焦破解“卡脖子”问题,东滩煤矿5家创新工作室已经承担了87个课题项目,组织了120余场次的传帮带活动,带动了15000多人次参与互动提升。创新已经成为全矿职工提升工作绩效的第一选择,创新活动参与率达到了100%。
此外,东滩煤矿还建成了“1+1+N”三级人才培养实训平台。其中,全国唯一一家集团公司级冲击地压防治实验中心和山东省能源系统“金领”职工技能实操基地的落地运行,更是为职工们提供了更加专业、更加先进的实训条件。这些平台的建成和运行,不仅为职工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也为东滩煤矿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举措出新,通道崭新
全员创新硕果一路向“新”
《主要胶带运输机回程胶带清扫器的高效自清洁改造》《单轨吊牵引桥式转载机新型出矸方式研究与应用》《一种更换皮带运输机托辊装置的改善与应用》……这些广泛推广应用的创新成果,均源自基层职工的“金点子”。
东滩煤矿设立了每年100万元矿长专项创新激励资金,工会等额配套创新资金100万元,年科技研发投入1亿元以上。实现金点子月度奖、小改小革季度奖、科技成果年终奖一体发力,动态推进,打造全员创新“孵化台”。
运搬工区“智能物流”团队,研究开发运用三车运输管控平台,实现井下车辆全部定位管理,提高周转率,减少车辆购置371辆,节约资金344万元。
生产服务中心精益管理团队推行井下料场存料信息化,实现现场余料分布“一张图”,盘活库存863万元。智能通风系统成功入选《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汇编》,市场化管理体系建设案例成功入选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行业标杆案例。
“劳模身边再出劳模,工匠身边再出工匠”,东滩煤矿研究提出了服务青工成才进步的十条硬措施,严格实施“双向评议、立体评价、动态管理”制度,并落实了“金种子”培养选拔、“赋能成匠”技能评定等系列举措。这些努力,使得东滩煤矿涌现出了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首届煤机工匠、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等优秀技能人才160余名。
年薪70万元的山东省首席技能大师潘兴波、年薪30万—50万元的齐鲁工匠赵顾超等16名技术能手,他们的创新故事成为激励东滩煤矿4600名职工实现个人价值的全新通道和生动实践。
该矿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全员创新,改善井上与井下的工作环境,提升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降本增效,还能让职工在经济上受益,心理上获得满足,技能上得到提升。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应当多做。”(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