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以来,到门店看房、咨询的人明显增多,大家中午都忙着带看,连饭都吃不上,成交量也比上月同期增加了四成多。”日前,北京链家增光路门店的经纪人小张表示。笔者发现,小张的感受并非个例,在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的作用下,楼市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10月房价上涨城市数量增加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从房价上涨城市来看,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有7个,比上月增加4个;二手住宅环比上涨城市有8个,比上月增加8个。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王中华解读数据时认为,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收窄或转涨、同比降幅趋稳,房地产市场预期进一步改善。
具体来看,10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3%和0.1%,北京和广州均下降0.7%。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
10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4.9%、10.4%和8.1%,上海上涨5.0%。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当前房价指数环比涨幅为正的城市均为重点城市,即北京、杭州、深圳、重庆、成都、上海、厦门、武汉。这说明,在楼市新政的效应下,重点城市的市场需求得到积极释放。
“与前几个月相比,10月份市场呈现出显著转折,特别是作为全国房价风向标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全部实现了上涨。”58安居客研究院研究总监陆骑麟表示。
陆骑麟认为,这一现象表明针对一线城市楼市新政已初见成效。随着成交量的回升,房价也得以企稳并呈现上升趋势,有望从当前的反弹阶段逐步过渡到真正的回暖阶段。
二手房回暖带来连锁反应
二手房市场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1.2%转为上涨0.4%,为近13个月以来首次转涨。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1.0%、0.2%和0.7%,广州下降0.4%。
二线城市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4%,降幅收窄0.5个百分点。三线城市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6%,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
“虽然房价没有大的变化,但是成交量整体稳了,卖旧买新的客户增多了。11月份,二手房的成交周期跟以前相比明显缩短,很多客户是9月份、10月份或者更早之前带看的,11月份迎来集中成交。”北京西城区一家链家门店的经纪人如此告诉笔记者。
陆骑麟表示,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的回暖也产生了积极的连锁反应,带动了周边城市房价的稳定与逐步回升,进而激活了楼市的整体活力。例如,上海周边的杭州和无锡,深圳所在的华南区域的福州、厦门等,都出现了房价企稳并回升的积极态势。中西部地区的成都、重庆、武汉等城市也同样展现出了房价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
“二手房的价格调整,是本轮楼市调整周期中非常重要的现象。”严跃进表示,当前二手房价格迎来拐点,具有非常好的信号意义,这意味着本轮二手房的价格调整是深刻到位的,价格深度调整过程总体已经结束,后续二手房价格有望进入到回稳和反弹的过程中。后续此类指标表现将继续向好,尤其叠加近期的减税政策,将进一步促进市场交易活跃和行情提振。
购房者信心进一步恢复
笔者从北京多个在售楼盘处了解到,年末将至,开发商们都在酝酿最后的业绩冲刺,纷纷加大了宣传与推盘力度。有的楼盘给出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推出物业费减免、家电大礼包等,特别是一些在“白名单”支持下顺利交房的项目,直接以现房的形式销售,减少了购房者的顾虑。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表示,从9月底中央及住建部等连续表态要“止跌回稳”,到国庆假期各地组织大规模、高强度的促销活动,再到10月中旬连续推出多个政策组合拳,这充分展现了国家改变房地产市场现状的信心与决心,改变了消费者预期,提振了真正有住房需求的购房者的信心。
国家统计局对70个大中城市在10月开展的月度房价问卷调查显示,预期未来半年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保持稳定或上涨的受访从业人员占比继续提升,分别为75.9%和60.4%,分别比上月提高17.6和15.0个百分点。
虞晓芬表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各方信心会不断增强,房地产市场预期也会逐步改善。按照一般发展规律,市场会率先实现“量稳”,再实现“价稳”,最后是“量价齐稳”。目前已经初步实现“量稳”,下阶段需要更扎实推动各项政策实施、落地,夯实本轮政策调控成果,实现“价稳”。
陆骑麟也认为,随着房价筑底趋势的加强,购房者的信心得到进一步恢复,四季度楼市有望持续向好。同时,这一趋势也将对春节返乡季期间的三四线城市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推动其房价回升,进而带动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全面复苏。
(孙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