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承担着代谢、解毒、分泌胆汁、储存糖原等重要功能。然而,由于肝脏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很多时候仅依靠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和血液学检测难以明确诊断,尤其是面对一些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或占位性病变时,更是让医生和患者感到棘手。这时,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简称肝穿)便成为了揭开肝脏“秘密”的关键手段。本文将详细解析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流程、安全性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公众提供一份全面而深入的医学科普。
一 、什么是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
肝穿刺活检,全称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是一种在超声或CT等影像技术引导下,使用专用穿刺设备进入肝脏组织,获取少量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诊断方法。其中,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因其操作简便、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技术通过超声实时显示肝脏内部结构,引导穿刺针精准定位至目标区域,确保穿刺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二、肝穿刺活检的适应症
肝穿刺活检的适应症广泛,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各种影像学检查无法确诊的肝内局灶性病变:如CT、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有占位,但性质不明,需进一步确诊。
2. 肝硬化背景下不能排除恶性的结节性病变:肝硬化患者易并发肝癌等恶性肿瘤,肝穿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3. 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经其他检查无法明确病因者。
4. 自身免疫性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需通过肝穿明确病理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
5. 酒精性肝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及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确定:肝穿可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肝穿刺活检的操作流程
肝穿刺活检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术前准备、穿刺操作及术后护理三个步骤:
1. 术前准备:
常规查验血常规、凝血功能及感染项,确保患者无穿刺禁忌症。
停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抗血小板药物等,以减少出血风险。
女性需避开月经期,以防感染。
无需禁食禁饮,但术前需排空大小便。
2. 穿刺操作:
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超声医生通过超声探头确定穿刺点及穿刺路径,避开大血管和重要脏器。
局部麻醉后,使用专用穿刺枪或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快速进入肝脏,获取少量病变组织。
穿刺过程中,患者需保持呼吸平稳,避免咳嗽或移动,以防穿刺点偏移。
3. 术后护理:
患者需平卧6-8小时,以减少出血风险。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有无腹部疼痛、穿刺局部出血、胸闷、气短等症状。
术后24小时内避免洗澡,以防感染。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及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四、肝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及并发症
尽管肝穿刺活检是一种有创性检查,但其安全性较高,对肝脏损伤非常小。穿刺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术后恢复快。然而,任何医疗操作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肝穿刺活检也不例外。其主要并发症包括:
1. 出血:是肝穿刺活检最常见的并发症,但通常可通过术前凝血功能检查、术中彩超引导及术后静卧等措施有效预防。
2. 感染:操作时间过长或无菌操作不严格时可引起感染,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可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3. 针道转移:理论上存在穿刺针附着的肿瘤细胞沿针道种植转移的风险,但临床上较为罕见。
五、肝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
肝穿刺活检作为肝脏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其临床意义不言而喻。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变性质,辅助诊断多种肝脏疾病,如免疫性肝损伤、肝脓肿、肝硬化、肝癌等。同时,肝穿还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的判断提供重要依据。对于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或占位性病变,肝穿刺活检更是揭示肝脏“秘密”的关键所在。
六、总结与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已成为肝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操作简便、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等优点,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未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和病理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穿刺活检的适应症将进一步扩大,诊断准确率也将不断提高。对于广大患者而言,了解肝穿刺活检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建议,将有助于更早地发现和治疗肝脏疾病,保护我们的“生命之塔”。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