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法治政府作为数字技术与政府管理和行政法治相融合的产物,在推动政府职能变革、提升政府治理质效方面发挥重大作用。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提出:“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的明确目标,并要求“坚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着力实现政府治理信息化与法治化深度融合,优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大力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数字化水平。”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依法行政过程,建设数字法治政府,是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技术发展需要法治引领,而政府在其中肩负着数字化相关制度建设、引导技术向善的重要任务。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数字法治政府”为主题词进行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检索,共检索出170篇文献。为保障可视化质量,人工剔除无关文献,最后得到有效文献142篇。使用中国知网导出功能,以备进一步分析。
CiteSpace作为常见的图谱量化分析软件,可凭借其视觉思维可视化功能展现特定研究领域的研究脉络和研究热点,现已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研究领域的前沿分析和科研评价中。本文运用CiteSpace6.3.R1版软件,对2020—2024年中国知网的“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 发文量分析
为探究2020年以来我国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发文数量变化规律,对2020—2024年的142篇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020年以来我国学界关于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研究数量呈上升趋势,且该领域研究的爆发期与政策意见时间有所重叠,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研究数量与国家政策导向存在联系。
(二) 发文机构分析
通过中国知网,统计各机构发文数量,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的研究机构有五个,他们对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较为突出。
表1 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研究排名前五的发文机构
为进一步分析发文机构的分布情况,利用CiteSpace对样本文献的发文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2020—2024年数字法治政府建设领域共出现了78家研究机构,且多为政法类高校和国家行政学院。此外,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密度较低。
(三) 核心作者和合作网络分析
依据普赖斯理论,发表论文数N篇以上的作者是核心作者,计算得出核心作者“门槛”为1.498,意味着关于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研究的核心作者须发表2篇及以上的论文。
表2 数字法治政府的核心作者
利用CiteSpace对样本文献的发文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2020—2024年数字法治政府建设领域共出现了81位作者,已有部分学者间已经有合作,但大部分学者间的合作关系仍有待深化。
(四) 高被引文献
利用CiteSpace进行文献共被引分析。表4列出了健康扶贫研究中被引最高的10篇文献。刘权在《法学研究》上发表的《数字经济视域下包容审慎监管的法治逻辑》一文被引次数最高。文章提出作为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最新理论表达,包容审慎监管既是灵活应对数字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实现效率与安全之平衡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重要举措。
表3 数字法治政府被引最高的十篇文献
由表3可知,数字法治政府被引排名前十的文献中,法治政府和数字政府是被提到次数最多的,是探讨新型政府的重要着力点。这些高被引文献可分为两类,一类从法治逻辑出发,分析了数字政府建设的理论前沿问题、法治建构问题、机制再造问题;一类从数字治理大背景出发,探究了法治政府建设的转型发展、行政法治逻辑转向、包容审慎监管体系。
三、研究热点分析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反映出作者的核心思想或核心观点的词汇,是对研究内容的高度凝炼。数字法治政府的研究热点围绕“数字政府”和“法治政府”两大关键词展开。从频次和中心性两个维度对关键词进行整理后得到表4。
表4 数字法治政府关键词信息表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就是对具有相似研究主题的关键词分类组合后生成的词汇集群。
借助聚类图谱和聚类标签相关指标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归纳梳理后,可发现研究热点呈现出“多元扩散”的特征,主要分为以下3个核心议题:
1. 法治政府及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工程,法治政府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数字政府旨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行政水平,增强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保障公民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于二者的关系,杨思怡认为,数字政府建设需要数字法治保障,法治政府建设需要数字技术促进,二者同频共振、共同推进、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研究者主要从法治保障角度入手。严炯通过对数字政府建设中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治理路径进行分析,得出要将数字信息形成优质安全的管理闭环,促成“共享共建、深度融合、协同共赢”的优质营商环境,构建智能、安全、高效的数字政府应用体系。
2. 数字化法治治理
数字化法治治理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来推动法治建设、实现法治目标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关于数字化法治治理的路径,解志勇认为数字法治政府作为数字技术与政府管理和行政法治相融合的产物,在建设过程中,为保持法治政府内核不变,应该在贯彻传承性、法治性、数字性和未来性四个面向的基础上,坚持内涵式发展,并将这些重要理念融入行政法典。代诗琪认为我国在数字政府建设中也存在着数字化和法治化不平衡问题,应当构建以以人为本和风险治理为原则、创新平台驱动的数字政府治理路径和数字监管模式的创新为内容的数字法治制度。吕艳滨结合法治政府和数字政府建设的实际情况,认为亟须加大数字赋能,提升法治政府建设中人的能力,特别是提升管理能力、风险治理能力和评价激励能力,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数字化支撑。
3. 行政效能
行政效能是行政机关在实现其管理目标时所展现出的功能程度和效益的综合体现,它反映了行政机关的能力、效率、效果和效益。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效办成一件事”被视为行政管理改革的核心策略,其目的是通过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并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关于行政效能,学者们就解决路径展开分析。王敬波认为应对数字行政发展所带来的法律难题既需要从宏观上解构传统的行政体制,也需要从中观上重构行政管辖制度,更需要从微观上厘清行政证据规则,为数字政府构建基本法律框架。韩雯薇认为探讨数字政府变革的未来发展路径,不应当一味地追求数字化、智能化,而应当进一步探索数字技术推动下的行政方式、行政程序、公私合作等变革与既有法律规则融合创新的多重可能性。
表5 数字法治政府关键词聚类信息表
四、研究趋势分析
(一)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指特定关键词的运用频次在某时间段内显著增加。以2020—2024年为探测时间段,利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并将分析参数设置为“Burst terms”,最终生成1个突现关键词。说明“法治政府”在这一年里成为研究热点。
(二) 关键词时区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2020—2024年数字法治政府研究领域的阶段性重点及演进脉络,该文利用CiteSpace绘制出关键词时区图谱。可以发现,数字法治政府研究的两大关键词“数字政府”和“法治政府”出现在2020年,在此期间也伴随着“政府治理”的研究。2022年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研究议题特别丰富,出现了“数字法治”和“法治”研究,研究的议题大多都与数字有关。2023年开始出现了“数字人权”“行政效能”“技术赋能”,可以看出数字法治政府的建设不仅开始注重“权的维护”“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法治和技术的深度融合。